首都醫科大學吳浩:做好對“紅黃綠”標識重點人群的健康服務

轉自: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1月7日訊(記者 段思琦)1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農村地區疫情防控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首都醫科大學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吳浩表示,我們的工作重點,從防感染向保重點人群的“保健康、防重症”這一工作轉變。前期各地已經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下發的重點人群分類管理方案和動態服務要求,正在推進和落實落細這些工作。

  具體來講,一是利用各種現代化科技手段,比如計算機數據、電話、微信、視頻等非接觸方式,以及傳統的上門隨訪方式,實行面對面服務,做好對紅黃綠標識重點人群的健康服務。

  以街鄉為單位,組織村(居)委會及其公共衛生委員會、村“兩委”、村組幹部、駐村第一書記以及社區工作者,包括誌願者、相關包片醫生組成的包保團隊,在這個團隊里,按照相關要求做好明確分工,使相關的包保團隊能夠包村包戶包人,對紅黃綠標識的三類重點人群健康狀態全面摸底建好台賬。這些人都是高風險人群,是防重症的重點。

  包保團隊要把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和家庭醫生24小時聯繫電話告知重點人群,確保在關鍵時候能“找得著、聽得到、聞得見”,能及時聯繫到醫務人員。

  “我們的重點人群如果覺得需要健康諮詢,可以主動聯繫相關的工作人員,相向而行攜手共創社區健康。”吳浩如是說。

  通過村幹部或包保團隊,可以和重點人群相互聯繫。同時要求對黃色標識人群每週聯繫不少於2次,對紅色標識人群每週聯繫不少於3次。

  對紅色標識重點人群的基礎病情況和健康狀況,要通過聯繫動態掌握,保平安,一旦發現重點人群感染新冠病毒或基礎病加重等情況,要及時採取處置手段,包括及時監測生命體徵、監測血氧飽和度等。同時,對紅色標識的感染者,處置以後仍然覺得有加重的,如果有必要的話要及時指導轉診,同時加強健康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