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高峰將持續多久?社區干預防重症效果如何?對話陳爾真
“在當前的疫情形勢下,早發現、早識別、早干預,顯得尤為重要。而對於基層醫院來說,要大力提升早發現、早識別的能力,讓新冠中輕症患者及早地進行治療,避免他們向重症化轉變。”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說。
當前,疫情防控工作重心已經從“防感染”轉向“保健康、防重症”。從2022年12月中旬起,上海市衛生健康委抽調來自28家醫療機構的132名市級專家成立市級專家團隊,統籌安排重症救治專家力量,加強重症患者的預防與救治。
陳爾真是上海132名市級重症救治專家之一。這些天來,他的腳步遍佈上海多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僅僅1月7日一天,他就走訪了黃浦區、普陀區等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現場交流指導救治工作,同時見縫插針,在線討論疑難病例。
1月7日晚8時許,結束一天基層醫院指導工作的陳爾真,接受了澎湃新聞記者的採訪。
以下是採訪問答:
澎湃新聞:目前,重症救治工作開展得如何?急診、發熱門診就診人數有無下降的趨勢?
陳爾真:總體來說,目前重症救治情況是平穩、有序的。在三級醫療機構,收治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為主,輕型和中型患者主要分流到了社區,這很好地體現了分級診療的概念,也有利於大醫院集中優勢醫療資源,更好地開展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降低死亡率的發生。
從目前來看,急診就診人數還處於一個高峰平台期。拿瑞金醫院來說,目前急診就診人數達到1200人次/日,但發熱門診人數出現了明顯下降,達到100人次/日。
為了更好地分流急診病人,瑞金醫院還於2022年12月28日開設了新冠專病門診,主要針對“陽康”人群或是新冠輕型患者開設,一方面滿足部分人群胸部CT等檢查的需求,另一方面很多感染者在“陽”了之後,很關心自己有沒有後遺症,來到這一門診通過一整套標準化的篩查,我們也可以發現一小部分風險人群,其中大約有1%的人,我們會將其收治入院。
目前,瑞金醫院新冠專病門診每天就診人數達到400-500人次/天,大大緩解了急診的壓力。
澎湃新聞:作為一名市級重症專家,您目前工作關注的焦點有哪些?
陳爾真:最近,我跑了很多基層醫院,1月7日一天就跑了9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當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的工作重心也逐步發生了改變,迎來了一些挑戰。以往僅僅作為發熱哨點,起到疫情監測的作用,而如今主要承擔了新冠病人的救治工作,需要做充足的準備,還要關注高危人群,做到早發現、早干預。
上海有350多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絕大部分社區硬件條件很好,小部分社區還存在診療能力不足的情況,我們需要通過培訓,不斷提升其各方面的能力,確保同質化診療水平得以提升。
目前我們關注的焦點是如何在短時間內提升這些基層醫院的救治能力,尤其是加強對這一疾病的認識,加強對“一老一小”的保護,對感染者的基礎疾病情況、年齡等進行分類分層分型判定,哪些是高危因素、哪些病情變化需要重點關注等等,以及要開展必要的檢測,如抽血化驗、CT檢查等來進行綜合判斷,通過診斷的精準化,及早把重症化的病人“撈”出來,並給予早期規範的治療干預措施,確實有效地降低重症發生率。
澎湃新聞:當前,主要通過哪些途徑提升基層醫院的診救治能力呢?
陳爾真:市里非常重視社區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充分發揮社區醫務工作者在新冠感染者醫療救治中的健康守門人作用。首先,全市層面組織加強對社區醫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其次,組織市級專家下沉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現場指導;再者,也會採取遠程會診,針對一些疑難病例開展會診討論;最後,通過區域醫聯體模式建立了高效轉診的方式,暢通基層醫院和二三級醫院的轉診綠色通道,確保醫療救治的連續性與有效性。
澎湃新聞:培訓的內容主要是什麼?
陳爾真:1月6日,國家衛健委官網公佈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試行第十版)》,我們主要針對這一最新診療方案為社區醫生開展培訓,其中包含抗病毒藥物、抗菌素的規範使用,如何開展抗凝治療,如何幫助病人開展俯臥位通氣,同時指導他們如何早識別重症化傾向的病人,加強對這些病人的病情觀察和綜合判斷。
澎湃新聞:目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要承擔了哪些救治工作?
陳爾真:舉例來說,目前需要輸液治療的新冠感染者,以往跑三級醫院多,現在隨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輸液服務的普及,這些病人可以在家門口的醫院得到便捷的治療,一般這些病人會在三級醫院開好輸液單子,可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享受延伸醫療服務,可以減少很多病人路途奔波的勞累,也免去了在大醫院排隊的麻煩。
今天我跑了幾個社區醫院,基本每天門診量都在1000人次/天,輸液治療數量都在150-200人次/天,大大減輕了三級醫院接診的壓力。
同時,通過這種社區干預模式,我們也發現,病情加重的患者並不多,真正可以實現重症化傾向的預防,總體來說這種模式很有成效。目前,我們也發現,在每家社區醫院治療過程中,僅有個位數病人最終會通過醫聯體進行轉診,而這種模式也已經形成了一整套規範化操作流程,可以確保社區重症化傾向的病人得到更好的救治。
澎湃新聞:目前,新冠小分子抗病毒藥物、抗生素的使用情況如何?
陳爾真:新冠小分子抗病毒藥物目前基本上在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可以配到了。但我們也發現,老百姓對這個藥物還是存在一個誤區,會認為這個藥物可以預防新冠感染,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小分子抗病毒藥物主要用於新冠感染早期,一般是在5天內服用有效,針對高危人群可以減少重症發生率,從而降低死亡率,超過7天使用,其療效目前尚缺乏循證醫學依據,所以不是所有感染者都可以從這一藥物中獲益,還是要謹慎,更加不能濫用這一藥物,需要嚴格把握使用指征,同時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觀察其存在的不良反應,以及可能帶來的耐藥問題等等。
針對抗生素的使用,老百姓也有個誤區,很多人跑到社區醫院來,直接跟醫生說要“掛水”、“開抗生素”,但抗生素的使用也有嚴格要求,濫用還會帶來耐藥的問題,同時新冠病毒是一種病毒,而抗生素主要是針對細菌感染來使用,需要考慮患者的臨床症狀、疾病特點、血白細胞指標是否升高以及其他一些檢查指標,最終才能決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在使用過程中,我們還需要觀察其不良反應,隨時調整用藥。對此,我們也專門給社區醫院開展了培訓,儘量規範使用抗生素。
澎湃新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試行第十版)》的出爐,對臨床診療帶來了哪些改變?
陳爾真:這些天大家都在解讀這一方案,這一版本的方案很科學也很實用,同時也簡化了一些流程,尤其是對於如何預防病人重症化趨勢,有了更為全面的介紹。其中包括接種疫苗,強調了疫苗的有效性,尤其是在降低重症化的方面的作用,同時詳細說明了重症化預警指標,也增加了抗病毒藥物規範使用,在原來臨床使用的2種藥物的基礎上,也加入了剛獲批、還未在臨床上廣泛應用的口服藥Molnupiravir。
澎湃新聞:隨著第一波感染高峰的持續,目前,出院的病人是不是越來越多?重症病例數量還在升高嗎?
陳爾真:當前,重症病例的接診數量處於一個穩定期,沒有特別的升高。同時,每天都陸續有病人出院,普通型病例,如果不轉為重症、危重症的化,基本持續7-10天在院治療就可以出院。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試行第十版)》的要求,只要症狀有所改善,相關的檢驗指標恢復到症狀,就可以回家康複治療。
澎湃新聞:重症高峰可能還會持續多久?春節前會有所緩解嗎?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陳爾真:這很難估算,目前感染高峰也主要是通過模型來進行預測,有些會存在誤差,重症高峰的出現一般晚於感染高峰一週左右,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干預措施的不斷落實,以及臨床救治網絡的不斷健全,我相信會慢慢好起來的。
接下來,更重要的是,大家還是要做好個人防護,堅持三件套、五還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即使是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群,也可能會出現再次感染的情況,“陽康”人群過了一段時間,體內產生的抗體,隨著時間的推移,抗體水平也會出現持續下降的情況,從而增加再感染的機會,因此,做好個人防護仍然顯得非常重要。
同時,還要提醒大家,只要符合條件,一定要及時、規範地接種疫苗,尤其是有基礎性疾病者,在經醫生評估後,若沒有接種疫苗禁忌症,一定要盡快規範接種疫苗,以預防重症化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