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公佈
新京報訊 (記者王景曦)1月9日,中國氣象局發佈2022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1961年以來曆史第二強龍舟水影響珠江流域”“長江流域‘汛期反枯’,人工增雨馳援旱區”等入選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夏季極端高溫‘炙烤’北半球,多國出現嚴重乾旱”等入選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近年來,國內外颱風、暴雨、高溫、乾旱、風雹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廣發、頻發、強發。近兩年,夏季北半球多地遭受高溫炙烤,歐洲遭遇了極端強降水侵襲。我國氣候特徵也出現異常,極端天氣突發性和不確定性凸顯。
2022年我國天氣形勢複雜,氣候異常顯著,極端事件頻發。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肖潺介紹,國內十大入選事件的投票結果基本反映了2022年我國天氣氣候的主要特點:全國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曆史次高,夏季高溫過程創曆史之最,但秋季寒潮頻襲;全國降水總體偏少,但暴雨過程頻繁,華南、東北雨澇災害重,珠江流域和鬆遼流域現汛情;區域性和階段性乾旱明顯,南方夏秋連旱影響重;登陸颱風異常偏少,但颱風“梅花”先後四次登陸、影響範圍廣;強對流天氣過程偏少,局地致災重。
“2021年鄭州暴雨、2022年夏季大範圍極端高溫等警示我們,天氣氣候規律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正在發生變化,可能超出我們的原有認知,許多新的科學問題和核心關鍵技術難題需要抓緊組織攻關。”中國氣象局科技與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張興贏說。
2021年,中國氣象局聯合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印發《中國氣象科技發展規劃(2021-2035年)》,聚焦地球系統數值預報模式、災害性天氣預報等關鍵核心領域啟動實施了一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項目,聯合行業高校院所,以提升精準預報能力為核心目標開展協同創新、實現攻關突破。
此外,中國氣象局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同設立了氣象聯合基金。“從2023年起,我們進一步將年度資助規模倍增至9000萬元,著力強化有組織的目標導向型基礎研究,發揮氣象業務需求的牽引作用和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的帶動作用,集智聚力加強天氣機理、氣候規律、氣候變化等基礎研究,攻克亟須解決的核心科學問題。”張興贏表示,中國氣象局還面向社會公開發佈了首批18項“揭榜掛帥”科技項目榜單,招納賢才,針對性解決區域和行業氣象預報服務技術難題。
2022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巴西頻現嚴重暴雨洪澇災害,災損嚴重
●強風暴“尤尼斯”席捲西歐,英格蘭陣風破紀錄
●颱風“鯰魚”“尼格”重創菲律賓
●南非東部遭遇近60年來最強降水,人員傷亡慘重
●曆史罕見!洪災致巴基斯坦三分之一國土被淹
●韓國首都圈遭遇近百年來最強暴雨,引發嚴重內澇
●夏季極端高溫“炙烤”北半球,多國出現嚴重乾旱
●“炸彈氣旋”“史詩級寒潮”襲擊美國
●湯加火山爆發,或助推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21世紀首次出現“三重”拉尼娜,影響全球多地氣候
2022年中國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1
低溫雨雪襲擾北京冬奧
2022年2月,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2.0℃,降水量偏多56%,冷濕特徵明顯。11日至14日,京津冀晉內蒙古等地先後出現降雪過程,北京北部和東部、山西大同和忻州、河北保定、廊坊和滄州等局地積雪深度有10~16釐米。氣象部門全力以赴開展精密監測、精準預測和精細服務,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順利舉辦保駕護航。
2
龍舟水影響珠江流域
2022年5月21日至6月21日,龍舟水期間,珠江流域出現6次強降雨過程,大部地區累計降水量超過400毫米。珠江流域平均降水量為44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53%,為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第二多。受強降雨影響,珠江流域逾45條河流超警戒水位,2022年6月21日,珠江防總將防汛應急響應提升至Ⅰ級。
3
鬆遼流域遭遇極端降雨
2022年6月至7月,東北三省平均降水量(334.9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39%)為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第二多。受強降雨影響,鬆遼流域有40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2022年8月初遼寧繞陽河盤錦段出現堤壩潰口;部分公路基礎設施出現損毀或中斷;吉林、遼寧部分低窪農田出現短時漬澇。
4
盛夏局地短時強降雨
2022年7月15日至16日,四川省中北部出現強降雨過程,北川縣有21個氣象站12小時降水量超過50毫米;8月13日下午,四川彭州龍槽溝附近受上遊降水影響突發山洪;8月18日淩晨,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出現短時強降雨,青林鄉、青山鄉小時降水量達39.3毫米和34.6毫米,暴雨引發山洪災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5
高溫“炙烤”我國
2022年6月13日至8月30日,我國中東部地區出現了大範圍持續高溫天氣過程,共持續79天,為1961年以來我國持續時間最長的區域性高溫天氣過程;8月13日,中央氣象台自我國氣象預警機制建立以來首次發佈高溫紅色預警。評估結果顯示,此次高溫事件綜合強度為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強。
6
長江流域“汛期反枯”
2022年7月至11月上半月,長江中下遊及川渝等地持續高溫少雨,遭遇夏伏旱連秋旱。長江流域中旱以上乾旱日數77天,較常年同期偏多54天,為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最多。8月27日,中國氣象局首次調用多架飛機在丹江口水庫彙水流域開展大範圍跨區域空地聯合增雨作業,全力保障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供水用電安全。
7
罕見秋颱“梅花”四弄
2022年9月14日至16日期間,第12號颱風“梅花”先後4次登陸我國浙江、上海、山東和遼寧,打破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秋颱風登陸地最北界紀錄,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登陸舟山的最強颱風。受“梅花”與冷空氣共同影響,上海沿海、浙江沿海及部分島礁出現12~15級風。受“梅花”影響,浙江、江蘇等局地農作物受淹倒伏、設施農業受損、樹木倒伏、電線杆折斷。
8
秋季寒潮頻襲
2022年10月3日至7日,我國中東部出現一次大範圍寒潮過程,河南東南部、安徽大部、湖北大部、湖南東北部降溫幅度達20℃以上,河南新野、沁陽降溫幅度超過25℃,斷崖式降溫、大風和降雨天氣對人體健康、旅遊、交通安全造成不利影響。11月26日至12月1日,我國大部再遭寒潮侵襲,多地出現劇烈降溫並伴有雨雪和大風天氣。
9
龍卷天氣點散多發
2022年,全國共記錄到25次龍捲過程,包括中等強度以上龍卷11次,強龍卷6次,與前三年均值持平。2022年5月14日,黑龍江五常市遭遇短時大風襲擊,判定為弱到中等強度的龍卷;7月颱風“暹芭”影響期間,廣東省記錄到5個龍捲髮生;7月20日和22日,黃淮江淮等地出現兩次大範圍強對流過程。
10
太陽活動日漸活躍
自2019年12月太陽進入第25個活動周以來,太陽活動日漸活躍。2022年4月,共爆發28次中等耀斑和5次大耀斑,多於此前三年中等以上強度耀斑事件的總和。太陽耀斑可引起電離層短時劇烈變化,導致地面和高空短波通信中斷、導航精度較低,從而對航空飛行安全造成不利影響。中俄聯合體(CRC)全球空間天氣中心及時發佈空間天氣諮詢報,為民航安全飛行提供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