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千萬級保險賠案頻現!兩全險、年金險、終身壽險仍是主角

轉自:北京商報

  保險理賠情況不僅是保險公司展示賠付能力的好時機,還是消費者瞭解保險行業的重要窗口。歲末年初,人身險公司2022年度理賠年報新鮮出爐。各家保險公司理賠年報基本涵蓋了理賠件數、理賠金額、賠付時效、賠付率等信息,與這些統計維度相比,年度理賠金額的榜單格外引人側目。

  1月9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髮現,從各家人身險公司2022年理賠年報的理賠金額Top榜來看,泰康人壽、交銀人壽、恒大人壽等人身險公司均有千萬元左右的高額賠付案件。不過,這並非新鮮事,近年來,保險公司單筆賠付金額頻頻刷新紀錄。2021年8月,A先生在家中突發疾病身故,中國人壽在接到客戶家屬的理賠申請後,向客戶家人給付保險金9950萬元。A先生這筆高達9950萬元的理賠金,成為2021年人身險公司年度單筆賠付之最。

  千萬級的高額賠付,怎麼來的?根據恒大人壽2022年理賠年報,投保人購買了該公司一款養老年金保險,保費2000萬元。72歲的L先生在2021年12月因呼吸驟停身故,隨後其受益人向公司提出申請理賠,經過公司審核後賠付身故保險金2096萬元。

  與往年相比,大額理賠案或理賠金額TOP榜中,終身壽險、兩全險、年金險仍包攬了幾乎所有席位。如交銀人壽發佈的超過300萬元理賠金額的身故相關理賠案例顯示,終身壽險、年金保險、兩全險在列。泰康人壽2022年十大理賠案顯示,超過1000萬元的兩筆賠付,也來源於年金險、終身壽險、兩全險。

  年金險、兩全險、終身壽險的保障成分相對而言較小,更多的為理財的成分,為什麼這類保險反而會佔據理賠金額榜單的前排,而非意外險、定期壽險,這說明什麼?

  原因其一為,年金險由於本身投保額度大,因此理賠的金額便會多。資深精算師徐昱琛表示,每年保險公司開出的大額保單主要為儲蓄型的年金險、兩全險或增額終身壽險,由於儲蓄成分大,更多人喜歡購買該類大額保單,而很少有人買大額的重疾險等。

  徐昱琛進一步表示,這一情況雖看起來不正常,但其實是合理的,因為大額保單主要是儲蓄類的年金險、兩全險,比如客戶交1000萬元保費,選擇交10年,如果繳費期間的第5年,也就是交了5000萬元保費後,被保險人身故,假設該保險賠付金額是所交保費的1.6倍,那意味著保險公司將要賠付8000萬元。

  北京商報記者通過保險從業人員瞭解到,一家保險公司雖可以投保足額的健康險,但需要通過體檢。一般情況下,保險公司會建議投保人分不同公司投保,這樣就不涉及投保體檢。而年金險在內的理財型保險則對於體況沒有太大影響。

  “消費者樂於投保該類型的保險,保險公司樂於銷售該類型的保險,是因為一家保險公司對意外險、重疾險、定期壽險有一定保額的限制,因此,大額賠付案件集中於兩全險、年金險、終身壽險這類保險屬於正常的市場行為。”徐昱琛表示,保險公司樂於消費者投保大額的理財型保險,因為年金險這類理財險一方面逆選擇風險小,另一方面保險公司承保該類保險的“損失”也有限。基於這一現象,在年度理賠結果公佈時,如果一家公司賣出幾萬張大額保單,便會有一定的大額保單理賠概率。

  “保險都是騙人的”“保險有兩不賠,這也不賠,那也不賠”,近年來關於保險理賠難的吐槽不絕於耳,在業內人士看來,保險公司定期發佈理賠報告,尤其是大額理賠案件,可以彰顯保險產品較強的風險補償能力。

  不過,如果消費者過於關注理賠金額榜單,並盲目追加保額,可能會“得不償失”。“增加保額需要量力而行,保險屬於消費行為,需要加錢才可以獲得更多保額,所以要堅持‘好鋼用在刀刃上’這一邏輯,基本保障是首要考慮的對象,同時要選擇高性價比的產品,要在預算下提高自己的保險保額。”徐昱琛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