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護理要“升級”專業度

紀玉

我國有大約4000萬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對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等需求旺盛。2023上海兩會上,九三學社上海市委提交了一份提案,就進一步提升“長護險”居家養老護理質量提出建議,例如探索發展老年護理專業教育和職業教育,建立技能培訓專項政策扶持制度;優化創新養老護理專業培訓內容,完善養老行業專業職稱評定體系。

上海是一個人口深度老齡化的城市,如何讓老年人安度晚年,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內容。其中,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護問題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部分老人的日常生活需要或依賴他人協助才能完成,而且需要專門的護理技能。國內老年人以居家養老為主,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即“長護險”)的推出,就是為了更好滿足失能、失智等特殊老人的護理需求,讓老年人得到更專業的護理服務,並減輕家庭的照護壓力。

自從上海試點“長護險”以來,這一制度起到了明顯的積極作用,護理員的上門服務提高了不少老人的生活質量。另一方面,目前老年專業護理面臨著供需矛盾,老年護理的專業度亟待“升級”,以提升“長護險”等護理服務的水平。九三學社上海市委的提案就建議,深化養老機構與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合作,將“校企合作”運用到居家養老護理的培養模式中;根據實際養老需求完善養老護理專業培訓課程,以及老年護理專業職稱評定體系;構建“長護險”服務評估體系,促進護理行業良性發展……

更優質的服務需要更專業的人。老年護理既要吸引和培養多層次、高素質的從業人員,也要讓從業人員感受到更多的體面與尊嚴,願意安心留下來做好服務。隨著老齡化程度加深,拓展老年護理人員供給量、提升其能力素養,夯實老年護理服務基礎,“銀髮時代”的個人與社會才能更加從容。尤其是失能、失智老年人及其家庭,需要更多支持與關愛,儘可能避免出現“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狀況。

為“長護險”護理員等老年護理從業人員“賦能”,不僅可以讓老年人獲得更高質量的晚年生活,也能使從業人員的就業晉陞之路走得更寬、更順,讓他們的勞動價值得到更多尊重與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