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藏富於民”:2022年人民幣存款同比多增6.59萬億元

本報記者 郝亞娟 張漫遊 上海 北京報導

超額儲蓄成為近期市場熱議的話題。

2023年1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了2022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2年全年人民幣存款增加26.26萬億元,同比多增6.59萬億元。我國人民幣存款延續此前增長趨勢。

方德金控首席經濟學家夏春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分析稱,過去各國的經驗都顯示,家庭和企業在經曆了加杠杆負債消費和投資之後,一旦遇到經濟下行或者資產價格下跌的風險事件,都會有一個較長的時間去杠杆。這種行為對家庭和企業都具有合理性,但是合成在一起會加大經濟下行的壓力,即所謂的“資產負債表衰退”。

儲蓄動機增強+風險偏好下降

具體來看,央行的數據顯示,在2022年存款增量中,住戶存款增加17.84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5.09萬億元,財政性存款減少586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38萬億元。

2022年,居民對於存款的熱情逐漸升高。

2022年12月底,央行調查統計司發佈的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居民收入信心指數為44.4%,比三季度下降2.1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占61.8%,比三季度增加3.7個百分點。

談及2022年住戶存款增加的原因,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分析稱,2022年以來,由於疫情持續反複,居民收入下降,消費動力不足,儲蓄意願明顯增強。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消費同比增速為-0.1%,遠低於2021年同期水平,消費信心指數自4月以來持續維持在90以下。

招商證券宏觀張靜靜團隊分析稱,從信用機制出發,貨幣信用體系中的所有存款都是派生出來的,存款的增長對應著貨幣信用體系的擴張。2022年不僅居民存款出現了超過原有路徑的增長,非金融企業存款也出現了“超額”的增長。非金融企業存款的超額增長對於簡單將2022年居民存款的多增歸納於居民消費減少(包括房地產消費)提出了挑戰。

同時,居民人民幣存款變化與區域經濟息息相關。張靜靜團隊分析,通過各省的居民存款數據2022年的超額居民存款呈現出地區性特徵:收入相對低的省份超額居民存款水平高,收入相對高的省份超額居民存款水平低。國信證券亦指出,沿海經濟發達區域存款同比多增更為明顯。

此外,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亦認為,2022年投資理財市場較為低迷,股市震盪走低,理財產品經曆多輪“破淨”潮,房地產市場不景氣,投資者避險情緒升溫,減少了對房地產和理財的投資性支出,更多資金流入存款之中。

在這樣的局面下,夏春認為,政府有必要加大財政資產的刺激力度才能夠阻止經濟陷入更大的下行壓力。“從美國和日本的經驗來看,貨幣刺激的效果並不太理想,財政政策的效果更好一些。具體到中國,政府發行特別國債向低收入群體發放現金和消費券能夠起到比較積極的作用。”

政策發力促消費

談及2023年居民存款的變化趨勢,劉銀平認為,未來存款是否會繼續大幅增加,一方面取決於經濟環境及老百姓的收入修復情況,另一方面也要看投資理財市場表現,如果經濟形勢向好、老百姓收入穩步增長、投資理財及房地產市場好轉,部分存款可逐漸轉化為消費。

張靜靜團隊認為,展望2023宏觀經濟政策與居民行為的改變都會影響居民存款,消費複蘇的關鍵在於修復居民的現金流量表,而修復流量的關鍵則是恢復經濟流通。

“如果2023年居民消費傾向恢復,將拉動消費支出增速0.6%;消費傾向下降對2022年超額儲蓄的貢獻只有12%,如果這部分超額儲蓄的30%—50%重新形成消費支出,將拉動0.5%—0.9%;至於超額儲蓄中由居民調整資產結構貢獻的部分,形成消費支出的難度比較大。”張靜靜團隊分析稱。

2022年末《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發佈,其中強調“最終消費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應當順應消費升級趨勢,著力滿足個性化、多樣化、高品質消費需求。消費複蘇迎來利好信號。

麥肯錫近期發佈的預測報告也指出,中國的消費勢頭有望在2023年開始複蘇,日益富裕的中國消費者具有的較強韌性將為中國經濟提供新的動能。

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銀行團隊認為,當前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房地產政策以及消費刺激政策加碼等穩增長政策的持續出台,2023年房地產和消費將呈現持續改善的態勢,我國經濟進入複蘇階段,居民存款也將陸續轉化為消費、投資。

(編輯:朱紫雲 校對:彭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