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華超淨的跨界生意經:進軍鋰電後業績預增逾600%

本報記者 茹陽陽 吳可仲 北京報導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鋰行業迎來高景氣週期。憑藉在產能擴張、鋰資源保障等多方優勢的加持,“鋰業新秀”蘇州天華超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華超淨”,300390.SZ)的業績大增。

2023年1月6日,天華超淨披露的2022年度業績預告顯示,2022年,公司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64億~68億元,同比增長603%~647%;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63.6億~67.6億元,同比增長639%~685%。

天華超淨方面表示,報告期內,受益於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和鋰鹽市場旺盛需求的雙重驅動,公司電池級氫氧化鋰產品出貨數量及銷售金額皆同比大幅增長,為公司貢獻了較多利潤。同時,公司新增(天宜鋰業二期)年產2.5萬噸電池級氫氧化鋰生產項目順利達產,產銷量同比實現增長,亦是業績大增的主因之一。

進軍鋰電賽道

伴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爆發,近年剛涉足鋰電材料的天華超淨,其業績迎風暴漲。

2023年1月12日,中汽協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增長96.9%和93.4%,市場占有率達到25.6%。在2021年產銷均逾350萬輛、同比均增長1.6倍的基礎上,再次實現大幅增長。

“通常情況下,一個新產業、新產品的市占率超過5%後便會迎來爆發期,2020年下半年啟動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即是如此。此後,產業鏈上的相關需求變得非常旺盛,鋰價也隨之不斷攀升。”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中心主任紀雪洪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行業研究人士張曉文表示,目前下遊整車廠及儲能領域仍處缺貨狀態,同時動力電池行業新玩家不斷湧現,頭部企業如果減少排產,讓出的市場會迅速被填補。目前來看,產業鏈上,前驅體和正極材料環節靠賺加工費,盈利水平較穩定;負極、隔膜和電解液環節毛利率相對平穩;鋰礦、鋰鹽等資源環節則存在比較確定的超額利潤。

Wind數據顯示,其實在2015~2020年間,天華超淨一直是一家以防靜電超淨技術和醫療器械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期間兩項業務收入占公司總收入之比皆超九成。以2020年為例,其當年13.1億元的總營收中,來自防靜電超淨技術和醫療器械的營收分別為5.3億元和7.6億元,合計占比逾98%。

在2020年正式跨界進軍鋰電材料後,天華超淨方面表示,旗下鋰電材料業務公司天宜鋰業,系公司2018年11月與寧德時代等企業共同投資建設,並於2020年11月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後納入合併範圍的新業務領域。

“天宜鋰業2020年進行重大資產重組前,公司也持有其股份,但並未控股。在天宜鋰業2020年末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後,公司對其持股增至68%。2022年初,公司又收購了7%的少數股東股權,因此目前持有其75%的股份,寧德時代持有其25%股份。”天華超淨方面人士向記者表示。

2019年的天華超淨營收尚不足10億元、淨利潤不足1億元,在並表天宜鋰業後,公司業績持續大幅增長。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其分別實現營收13.1億元、34億元和1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3%、159%和441%;實現歸母淨利潤2.9億元、9.1億元和52億元,同比增長362%、218%和837%。

2022年,天華超淨歸母淨利潤和扣非後歸母淨利潤預計均超60億元,同比增長均超過600%。

2022年上半年,天華超淨78億元營收中,有72億元收入來自鋰電材料業務。公司在近期投資者關係活動中亦表示,新能源鋰電材料業務為公司主營業務,來自電池級氫氧化鋰等方面的收入占公司總營收的90%以上。

大舉擴張產能

“當年進軍鋰電材料是因看好這個行業的前景,目前公司尚有正在建設的鋰電材料項目。”上述天華超淨方面人士表示。

該人士進一步表示,天華超淨現有鋰鹽產能為4.5萬噸/年的電池級氫氧化鋰,分別為天宜鋰業一期的2萬噸/年和二期的2.5萬噸/年。天宜鋰業一期技改帶來的0.5萬噸電池級氫氧化鋰產能尚在爬坡階段,還未完全達產。

天華超淨方面表示,天宜鋰業位於四川宜賓市,所處區域化工業發達,化工原料的供應有保障,且當地價格較低的水、電、天然氣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天宜鋰業生產設備和工藝流程佈局較為先進,工廠自動化水平較高,所產氫氧化鋰產品品質較高;天宜鋰業與寧德時代等多家新能源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天華超淨往期公告顯示,天宜鋰業一期2萬噸/年電池級氫氧化鋰項目於2020年12月竣工,2021年產能已完全釋放;二期2.5萬噸/年電池級氫氧化鋰項目,從開建到試生產僅用7個月時間,2021年12月進行投料試生產,2022年上半年產能快速釋放。

與此同時,天華超淨擴產步伐並未停歇。

“公司在四川省眉山市(天華時代)和宜賓市(偉能鋰業)新建募投項目產能合計8.5萬噸,均在按計劃積極快速推進。其中,天華時代6萬噸電池級氫氧化鋰項目的建設進度較快,預計會在2023年提前建成達產。”天華超淨在2022年11月的投資者關係活動中表示。

天華超淨方面表示,根據公司經營計劃,旗下公司2023年電池級氫氧化鋰的產量將會高於10萬噸。涉及年產能包括:天宜鋰業一期(含技改)、二期合計5萬噸;偉能鋰業2023年投產的2.5萬噸和天華時代2023年投產的6萬噸。

2022年8月,天華超淨回覆深交所相關問詢內容顯示,2023~2026年,公司預計電池級氫氧化鋰年產能分別為7萬噸、12.1萬噸、15.45萬噸和16萬噸。

對於未來的產能消化及過剩風險,天華超淨方面表示,截至2022 年6月末,公司與容百科技、寧德時代、當升科技等客戶簽署的在手訂單或意向性合同約定氫氧化鋰銷售量合計約5.1萬噸。同時,公司下遊主要客戶未來均有大幅擴產計劃,對氫氧化鋰需求也將大幅增加。此外,公司將視市場需求情況適時調整募投項目建設進度。

佈局上遊鋰精礦

在天華超淨大幅擴產的同時,其鋰原料的穩定供應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上述天華超淨問詢回覆內容顯示,根據相對原子質量進行計算,氫氧化鋰中鋰含量為16.67%,氧化鋰中鋰含量為46.67%,假設鋰精礦品位(氧化鋰含量)為5.5%,則理論上每噸氫氧化鋰需耗用鋰精礦6.49噸。考慮到品位的差異以及生產中的損耗,公司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每噸氫氧化鋰實際耗用鋰精礦數量為6.72噸。

天華超淨方面進一步表示,據公司擴產計劃,預計2023~2026年所需鋰精礦分別為47萬噸、81萬噸、104萬噸和108萬噸。

“公司從2019年就開始佈局上遊鋰資源,通過股權投資、簽訂長協等方式來保障資源的穩定供給。”天華超淨方面人士表示。

天華超淨方面表示,公司在建設鋰鹽產能的同時,一直在關注原材料鋰精礦的供應來源。外部供應商方面,公司已經與多家鋰輝石供應商簽署了長期供貨協議,礦石來源涵蓋澳州、巴西和非洲,其中與Pilganroora、AMG、AVZ、PREM等方面都在協議中約定了供貨時間和供貨量。

在自產礦石方面,天華超淨方面表示,已開始建設年處理90萬噸鋰材精選項目,建成後將達到年產超過10萬噸鋰精礦的生產能力。“公司在非洲津巴布韋和尼日利亞投資的項目都在勘探階段,預計具有較好的開發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天華超淨在回覆上述問詢時表示,除上述已簽訂的鋰精礦供應協議外,已佈局其他多個鋰精礦供應渠道。不過,對於這些鋰精礦來源的具體信息,公司已申請豁免披露。

天華超淨方面表示,“在公司投資的AVZ、PREM、環球鋰業等鋰精礦項目按預期投產、擴產情況下,公司鋰精礦供應基本能夠滿足未來需求。但如相關項目未能如期投產、擴產,公司則存在原材料供應不足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