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廣會客廳|鐵路夫妻大山深處的堅守

轉自:瀟湘晨報

柳州車務段大莫站站長韋致,在偏遠小站一幹就是38年。在此期間,他幹遍了行車崗位苦、累、髒、重、險、繁的工種。他用心做好青年職工的“傳幫帶”工作,總結出“細讀、熟記、勤抄寫”學習法,幫助青年職工快速成長。為瞭解決車站職工的用餐問題,他勸妻子放棄生意,來到小站做炊事員。工作之餘,夫妻倆帶著小夥子種植蔬菜、養殖雞鴨,以站為家。他曾榮獲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公司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圖1:陳際潔把煮好的飯菜送到當班職工的崗點上。(覃曉平攝)圖1:陳際潔把煮好的飯菜送到當班職工的崗點上。(覃曉平攝)

韋致以站為家,把車站管理得井井有條。工作上沒話說,但因車站坐落在山區,交通條件差,買米買菜不方便,10個職工的夥食團沒人願意幹,韋致只好又擔起“後勤部長”職責。平常韋致與家人離多聚少,當上“後勤部長”後更加沒時間回家了,每逢節假日總是妻子來車站。11年前的一天,韋致徵求妻子的意見,問她願不願意來車站接替他“後勤部長”職位,妻子瞪著眼問他是不是傻了?妻子與人合股開了一個磚廠,月收入比丈夫還高。站里條件艱苦,生活枯燥乏味,放棄城里安逸的生活,去到小站領1000多元的工資,既要炒菜又要喂雞,家裡親戚朋友都反對。然而,反對歸反對,過了幾天,妻子還是答應了,就這樣在家人和朋友的反對聲中,陳際潔背上行囊與丈夫一道出現在車站。她的到來給職工吃了顆“定心丸”,給小站增添了樂趣。

圖2:韋致夫妻在廚房為職工準備飯菜。(覃曉平攝)圖2:韋致夫妻在廚房為職工準備飯菜。(覃曉平攝)

剛開始,陳際潔還不適應每天買菜做飯一日三餐送飯到職工崗點,然後搞衛生,喂雞、喂鴨,心裡多少有些抱怨,韋致經常開導妻子:“你要多想想我們的職工,個個家都不在這裏,吃不好怎麼能安心工作?沒事的,我有時間也可以幫你。”就這樣,日複一日,陳際潔定下心來,漸漸融入車站這個大家庭中。為了讓職工吃好、吃得健康,陳際潔時常變換菜品花樣。

圖3:韋致夫妻在園子裡喂雞。(莫寧攝)圖3:韋致夫妻在園子裡喂雞。(莫寧攝)

為改善夥食,韋致利用休班時間去河邊釣魚,並與妻子精心研究,推出了“打油茶”“紅燒豆腐”“香煎河魚”等特色菜譜。看職工們吃得開心,夫妻倆心裡有一種滿足感。有時職工提出想吃什麼都儘量滿足,遇職工需開“小灶”,他們更加用心去做。

圖4:韋致在行車室檢查車站值班員工作。(覃曉平攝)圖4:韋致在行車室檢查車站值班員工作。(覃曉平攝)

一次淩晨2點,值班員小蘇打電話說自己發高燒,上不了班了。韋致掛斷電話,與妻子立即趕到運轉室,韋致頂班,妻子負責照看小蘇。妻子把小蘇扶到宿舍後,又跑回去找藥,一邊喂藥,一邊幫冰敷,問小蘇冷不冷,想吃什麼,又去廚房熬粥,一直忙到3點多小蘇的病情才穩定。夫妻倆猶如車站的“家長”,每逢過年夫妻倆早早就準備了臘腸、扣肉等,讓不能回家的職工吃上豐盛的年夜飯,職工們吃出了濃濃的“家”的味道。今年,韋致的兒子詢問母親在哪過年,陳際潔說到:今年還是跟你爸在這邊過,我要支持他啊,我現在也離不開車站的這些職工了。兒子也明白了母親的意思,決定今年過年把女兒一同帶到車站,祖孫三代人在車站這個大家庭里過一次團圓年。

圖5:韋致夫妻在閑暇之餘領著小孫女在站台上玩。(莫寧攝)圖5:韋致夫妻在閑暇之餘領著小孫女在站台上玩。(莫寧攝)

來源:中國交通廣播

責任編輯:李曉(EN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