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2023資產配置白皮書:全球大類資產配置首推權益

本報記者 張漫遊 北京報導

2022年以來,在世紀疫情、俄烏衝突、美元超常規加息等因素影響下,全球主要資產持續動盪,投資者在資產配置之時往往束手束腳。在2023年開年之際,全球經濟走勢如何、如何進行資產配置、怎樣實現資產保值增值……成了投資人熱議的話題。

“2023 年,全球大類資產配置順序為:權益、黃金、商品、債券。”在2023年1月16日中國銀行發佈的《2023中國銀行個人金融全球資產配置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建議道。

中國複蘇可期

2023年的經濟形勢將如何變化?《白皮書》認為,中國市場前景可期。2023年中國宏觀經濟將是真正意義上的疫後溫和複蘇之年,在政治局會議提出的“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方針指導下,全年增長預計處在5.0%~5.5%區間。

消費的恢復成為經濟複蘇的關鍵。

從2012年以來,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對GDP的貢獻率一直佔據“半壁江山”,2015年甚至達到約69%的高點。但突如其來的疫情打斷了中國經濟運行模式,加上2022年房地產行業的下行,對居民的就業、收入預期和消費意願造成極大影響。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1~10月社會零售品銷售總額同比增長0.6%,前三季度對GDP貢獻率降至僅41.3%,遠低於往年平均水平。

展望2023年,《白皮書》認為,消費有望較快恢復,對GDP的貢獻率將顯著提升。疫情管控政策的逐步優化,人口流動加快;經濟築底回升,居民就業與收入有望持續恢復;穩增長政策持續支持,房地產市場由下行轉為企穩,股市回暖帶來的財富效應都有望帶動消費回暖。考慮到疫情措施優化後,人口管控減弱,但初期病例上升速度過快可能影響人口流動速度,消費回升速度預計呈現前低後高的走勢。

關於投資,《白皮書》認為,在穩增長和結構升級中作用凸顯。其中,房地產深度下行被《白皮書》認為是2022年投資最大拖累項。

房地產開發投資不僅是GDP的重要組成部分,還通過產業鏈上下遊拉動對投資、消費產生重大影響。《白皮書》梳理道,2021年,國家對房地產行業陸續出台調控“組合拳”,加上2022年市場持續下行,房地產企業資金鏈斷裂,較大範圍出現停工爛尾項目。三年疫情衝擊疊加經濟本身結構調整帶來的下行壓力,打破居民對未來收入穩定性的預期,加之房價經過多年上漲,房價收入比偏高,居民的加杠杆能力和意願下降,當房價持續上漲的預期被打破,購房需求則進一步收縮。

《白皮書》認為,從當前土地購置面積、房屋新開工面積及房地產銷售面積處於近20年來低位數據來看,2023年支持房地產行業的相關政策還將從供需兩端進一步發力。考慮到疫情防控政策優化,2023年穩增長的各項政策繼續發力有望促使居民收入和預期好轉,同時,在2022年低基數效應等因素共同作用下,2023年房地產投資同比下降速度放緩,在底部企穩的概率較大。但從長期看,由於人口代際更替中人口呈現老齡化、出生率逐年下降和城鎮化率放緩,房地產需求不可能回到前20年平均水平,行業大週期下行不可避免。

另外,關於全球的宏觀形勢,《白皮書》認為,2023年,美聯儲加息接近終點,是否降息尚未可知,全球衰退將至,下半年或將企穩。美國經濟從“需求過熱”走向“供需平衡”,名義增長和名義通脹明顯回落,實際增長、核心通脹韌性仍強;失業率緩升,供需矛盾緊張,停止加息後或停留較久,縮表或提速;歐元區滯漲風險依然明顯,增長疲軟、衰退概率較大;日本經濟複蘇依然緩慢,日本政策有轉向可能,日元升值概率較大。

全球權益優先配置中國股市

談及資產配置的策略,《白皮書》建議,2023年全球大類資產配置順序為:權益、黃金、商品、債券。

對於權益類資產,《白皮書》認為,在中國市場,2023年中國經濟中短週期有望上行共振,海外緊縮衝擊緩和,經濟複蘇盈利改善疊加估值處於曆史低位,股市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中國式估值探索解決中國核心資產長期低估的難題,個人養老金落地新增長期穩定資金來源。聯儲緊縮轉向,港股流動性迎轉機,港股內外環境向好,疊加絕對低估,未來有望否極泰來,迎來估值情緒雙修復。港股、A股齊向上,中國資產複興再啟航。

在全球市場,《白皮書》指出,美國通脹緩解和美聯儲緊縮週期的結束並不意味著新一輪寬鬆週期馬上開啟,美聯儲有可能像加息過晚一樣或緊縮過度,美國經濟或步入衰退,美股在跌估值之後還面臨跌盈利的考驗,建議先低配美股,待美聯儲政策轉向預期形成再恢復標配,觀察標普500指數3000點附近的增配機會;歐洲股市窄幅震盪,中樞上移,建議標配;日本股市喜憂參半,溫和震盪。

對於債券資產,《白皮書》認為,美債2022年史詩級的下跌,為2023年創造了確定性機會,美聯儲緊縮政策結束較為確定,儘管是否開啟降息仍需觀察,但美債利率下行趨勢確立。2023年,中國經濟複蘇疊加權益資產吸引力顯現,預計債市承壓波動加劇,但貨幣政策主動收緊流動性概率不大,預計10年期國債收益率震盪區間為2.7%~3.1%。

對於外彙資產,《白皮書》指出,美元加息進程結束,經濟漸入衰退,建議先標配,待寬鬆預期形成再調降至低配(保守);英國經濟環境的持續惡化難以對貨幣形成支撐,建議英鎊低配(保守)。日本貿易逆差縮窄,美日國債利差縮窄、避險屬性有望回歸,建議超配日元(推薦);歐元、澳元、加元標配,油價提供支撐,加元有望跑贏商品貨幣交叉盤;中國經濟有望複蘇,但外需減弱導致出口轉弱,人民幣中性偏強,建議標配。

對於大宗商品,《白皮書》分析稱,美元強弩之末或現“帝國黃昏”時刻,黃金將發揮信用標尺作用,長期配置價值凸顯;原油供需總體企穩,將維持緊平衡狀態,考慮到供給端較強的產能調控能力疊加2023年美元轉弱預期支撐,建議標配。

(編輯:朱紫雲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