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觀察丨植髮經濟走熱 到底是誰在經曆“禿如其來”

封面新聞記者 張越熙

當代年輕人,可以從容面對工作上的挑戰,情感上的不順,但很難和早起衛生間里的一地頭髮和解。“禿如其來”的困擾是很多年輕人心頭的陰影,網友自嘲:“熬最晚的夜,植最貴的發。”植髮需求旺盛,讓植髮成為千億藍海市場,玩家和資本紛至遝來。

近日,又一植髮醫療機構傳出香港上市消息,港股植髮第二股或將誕生,這讓植髮行業再次被大眾關注。複購率極低的植髮消費,有多大利潤空間,又是哪些人在植髮撐起了植髮機構的擴張,植髮行業又正呈現哪些趨勢?

哪些人在植髮?

數據顯示女性用戶多於男性

國家衛健委2019年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脫髮人數超2.5億,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脫髮。 其中男性約1.63億,女性約0.88億,且“90後”多於“80後,30歲前脫髮的比例高達84%,比上一代人的脫髮年齡提前了20年,呈現明顯的低齡化趨勢。比起中老年人,年輕人對治療脫髮的需求更強烈,也更願意付費。植髮是一個兼具醫療剛性需求與醫美消費升級屬性的黃金賽道。記者走訪位於綿陽的碧蓮盛機構,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植髮業務的平均客單價高,這和移植毛囊的數量有關,每個單位毛囊的移植價格通常在10元至50元之間,具體價格與其使用的技術有關。以單個患者移植2000個毛囊來計算,其需要付出的費用往往在數萬元。

《中國植髮行業研究報告(2022)》顯示,2021年中國植髮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69億元,比2020年增長了26.1%。與此同時我國植髮行業也呈現出了新的特點:男性、女性消費者均呈現年輕化趨勢,消費人群更加多元化對同時,消費者需求也更為個性化,以求美為目的對女性消費人群持續增長,男性消費者數量也明顯提升,養髮人群也開始尋求專業醫療幫助。

植髮行業格局明晰

技術壁壘是競爭破局關鍵

據Frost&Sullivan預測,至2030年我國毛髮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381億元,對應CAGR(年復合年均增長率)為22.33%,其中植髮醫療和醫療養固市場占比約為七三分。植髮是毛髮醫療核心業務。2020年中國植髮醫療服務市場規模達134億元,占總市場比重為72.83%。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植髮行業機構大約分成四類,市場佔據份額涇渭分明,以雍禾、碧蓮盛等為代表的大型連鎖機構占比約35%;綜合類醫美機構占比25%;公立醫院毛髮移植科占10%;而剩下的30%被一些門檻較低的小機構把持。

從技術層面看,毛髮移植服務本身比較同質化,不同植髮機構對醫生學曆和專業要求不同。華福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大麥微針的植髮醫生需要本科學曆,雍禾醫療的植髮醫師具備大專學曆即可。機構對醫生要求層次不齊,則機構技術壁壘就顯得尤為重要,記者瞭解到,大麥微針的專利技術均佈局在提取毛囊與種植毛囊的環節,雍禾醫療的專利技術分佈在術前檢測與提取毛囊環節,碧蓮盛方面則是以率先提出不剃髮植髮技術作為優勢,俘獲了一部分女性消費者心智,幾大機構競爭十分激烈。

植髮消費低頻

養固發正成為植髮機構新的發力方向

雖然競爭處於白熱化階段,但植髮確實一個低頻次的消費服務,因此在植髮同時,伴隨各大機構植髮產業鏈不斷完善,養護業務得到擴展,可以用來降低獲客成本的高頻養固發服務成為幾大植髮機構共同的發力方向。

數據顯示,2020年醫療養固市場規模達50億元,對應滲透率僅1.00%。預計至2030年養固市場規模將達625億元,較2020年市場規模增長11.5倍。以碧蓮盛為例,其於2022年引進雅光醫療Hair2me能量脈衝技術,佈局養髮護髮領域。早先創始人尤麗娜曾表示,未來3-5年,將繼續加大養髮領域研發投入,構建集植髮、養髮、固發於一體的毛髮健康產業生態閉環。頭部植髮機構如雍禾,從2019年起就以店中店的形式在每家植髮中心裡提供植髮之外的養固服務。數據顯示,植髮患者在術後繼續選擇醫療養固服務的轉化率高達44.6%,複購率29%。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女性植髮需求多樣化,植髮醫療服務增長空間大。未來行業預計將向著品牌化、連鎖化、一站式方向邁進,加速品牌化、連鎖化進程,走互聯網精準營銷路徑是頭部植髮機構的必由之路。在這個過程中,成本費率能否優化、養固業務複購率能否提升、核心技術壁壘是否牢靠,將成為品牌活下去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