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宮尋找蘇東坡”是什麼體驗?市民:更瞭解東坡的樂觀豁達|名人大講堂

封面新聞記者 周琴 攝影 陳羽嘯

1月18日,名人大講堂“東坡文化季”首場線下重磅活動開啟。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著名作家祝勇,在眉山三蘇祠東坡書院登上名人大講堂,從故宮藏品、藝術史角度,分享他所理解感悟的蘇東坡以及蘇東坡所創造的藝術世界。

↑祝勇

現場,多位觀眾告訴封面新聞記者,祝勇的講述讓他們更系統地瞭解蘇東坡。一位觀眾還流淚說道,蘇東坡內心的強大給了她力量。

感觸深

觀眾流淚:“蘇東坡內心的強大給我力量”

謝曉芹是四川眉山人,以前就喜歡蘇東坡,現在也會跟12歲的孩子一起閱讀,更多瞭解蘇東坡。她告訴記者,以前自己對蘇東坡瞭解並不深入,聽完祝勇帶來的這期名人大講堂,收穫頗豐,“祝勇老師幫我更加清楚梳理蘇東坡在文學藝術上的脈絡,讓我對蘇東坡有了更清晰瞭解。”

這些年,謝曉芹覺得蘇東坡與大眾越來越貼近。“不管是銀杏黃了,荔枝豐收的時候,還是蘇東坡的生日,都有對外宣傳。我覺得現在大家都知道蘇東坡,都想要走近他。作為一個家鄉人,很自豪。”

人人都愛蘇東坡,而每個人愛的點卻不同。謝曉芹分享,自己以前讀蘇東坡的人物傳,讀到諸如“十年生死兩茫茫”就很有感觸,而隨著年齡漸長,經曆更多,也愈發感歎蘇東坡內心強大,並從中得到力量。因為感觸太深,謝曉芹說著說著掉下了眼淚,“蘇東坡的經曆放在現在,我們都不可能像他一樣,他的格局真的太大”,她也說,自己在聽名人大講堂的過程中也錄好了音,要帶回去跟孩子一起分享。

↑祝勇

收穫大

觀眾分享:對研究蘇東坡打開思路

眉山人李女士是一名文旅工作者,她說,自己之前只是對蘇東坡的詩詞有瞭解,對書畫和藝術方面瞭解不多。“除了詩詞外,祝勇老師還從書畫、藝術的角度來解讀,對我們來說很新鮮。”李女士分享,祝勇的講述深入淺出,在現場聽起來覺得非常有趣。她也談到,自己最喜歡蘇東坡《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里那句“一蓑煙雨任平生”,蘇東坡的樂觀和豁達,也讓她覺得對現在的年輕人很有借鑒意義。

張家偉是東坡書院發展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平常的工作就是要面向大眾,去進行以蘇東坡為主的社教工作。專業是學藝術的他,坦言自己對蘇東坡在詩詞上研究瞭解不多,“祝勇老師談到,蘇軾以詩入詞,把詞推向了一個高度,也談到要將生活作為藝術創作的一個題材,這點很重要。在繪畫和書法上,也應該是這樣的狀態。”張家偉說,祝勇解讀蘇東坡的角度拓寬了他對蘇軾的瞭解,幫助其在今後研究和弘揚東坡文化上,打開更多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