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翻了,天齊鋰業預計2022年淨利同比增超10倍,創新高

2022年,伴隨著碳酸鋰價格一路上漲,國內鋰礦企業賺得盆豐缽滿。

2023年1月18日晚間,國內鋰礦龍頭企業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齊鋰業”, 002466.SZ,9696.HK)披露了2022年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22年實現歸母淨利潤231億元至256億元,同比大增1011.19%至1131.45%,扣非後淨利潤預計為221億元至245億元,同比增長1556.94%至1736.88%。

根據曆史數據,天齊鋰業2022年業績將創下曆史新高。

對於2022年業績大幅預增的原因,天齊鋰業表示,受益於全球新能源汽車景氣度提升,鋰離子電池廠商加速產能擴張,中遊電池正極材料訂單增加等多個積極因素的影響,2022年度公司主要鋰產品的銷量、銷售均價同比均明顯增長,帶動營業收入大幅上升。

另一方面,聯營公司智利化學礦業公司(SQM)2022年業績預計將同比大幅上升,因此公司的相關投資收益同比將有較大幅度增長。此外,天齊鋰業的參股公司SES在紐交所上市,因被動稀釋導致長期股權投資被動處置產生的投資收益成為非經常性損益。

對天齊鋰業而言,2022年無疑是高光之年。

分季度來看,2022年一季度天齊鋰業實現歸母淨利潤33.28億元,第二季度歸母淨利潤70.0億元,第三季度歸母淨利潤56.54億元,第四季度淨利潤為71.2至96.2億元。其中第一季度,公司的歸母淨利潤就超過了2021年全年業績,而第四季度,在下遊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放緩、鋰鹽產品價格下跌的情況下,公司的利潤仍然衝到了全年最高點。

不僅如此,去年7月,公司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二次上市,募集資金淨額約130.62億港元。公司表示,使用本次H股發行的募集資金已經償還全部智利化學礦業公司SQM併購銀團貸款約人民幣14.81億元。得益於此,去年第三季度,天齊鋰業的資產負債率從曆史最高峰時期的80.9%下降至25.53%,銷售毛利率高達85.53%。

此外,公司還積極佈局產業中下遊。去年10月,公司全資子公司天齊鋰業香港作為基石投資者,以1億美元參與認購國內第三大動力電池廠商中創新航在香港聯交所的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另外天齊鋰業還戰略投資了上海航天電源、研發鋰金屬固態電池的初創公司SES Holdings,與北京衛藍聯合成立了鋰離子電池新材料公司。

目前,天齊鋰業是國內唯一一家鋰礦自給率達到100%的鋰鹽生產企業,鋰礦石基本來自控股子公司泰利森擁有的澳州格林布殊礦山。就在今年年初,天齊鋰業還宣佈其子公司將以約6億元人民幣收購澳州上市公司Essential Metals Limited所有股份,從而擁有包括澳洲Pioneer Dome鋰礦項目在內的多個項目礦業權。

天齊鋰業無疑是去年喜氣洋洋的國內鋰礦企業的代表。截至1月19日本文發稿時,盛新鋰能、鹽湖股份、天華超淨、西藏礦業、雅化集團等鋰礦企業相繼披露2022年業績預告,各家公司的2022年業績同比均大幅增加。

其中鹽湖提鋰龍頭鹽湖股份預計2022年實現歸母淨利潤150億元—156億元,同比增長234.94%—248.33%。雅化集團預計2022年實現歸母淨利潤45億元—47億元,同比增長380.45%—401.80%。盛新鋰能預計2022年實現歸母淨利潤54億元—58億元,同比增長534.81%—581.83%。

近日,研究機構EVTank聯合伊維經濟研究院共同發佈的《中國鋰離子電池行業發展白皮書(2022年)》顯示,2022年,全球鋰離子電池總體出貨量957.7GWh,離TWh僅一步之遙,同比增長70.3%。

其中,2022年中國鋰離子電池出貨量達到660.8GWh,同比增長97.7%,在全球的占比達到69.0%。從出貨結構來看,全球汽車動力電池(EV LIB)出貨量為684.2GWh,同比增長84.4%;儲能電池(ESS LIB)出貨量159.3GWh,同比增長140.3%。

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近期受終端消費需求的影響,國內碳酸鋰和電池材料價格下調明顯,但是整個鋰電行業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然會維持高景氣度,而上遊價格的回落也會使得行業趨於更加健康穩定地發展。

在上述白皮書中,EVTank也指出,未來十年,鋰離子電池仍然是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領域的主要電池技術路線。EVTank預計,到2025年和2030年,全球鋰離子電池的出貨量將分別達到2211.8GWh和6080.4GWh,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