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高質量發展 |加大信貸投放,提升服務實體效能,多家銀行金融機構表態全力支持廣州高質量發展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家俊輝  廣州報導

過去一年,面對國內外多重超預期因素影響,廣州經濟頂壓前行,總體保持恢復態勢。其中,廣州金融業支柱地位不斷凸顯,成為全市第四大支柱產業和第五大稅源產業,為全市穩住經濟基本盤髮揮了關鍵支撐作用。

1月28日,農曆春節假期後的首個工作日,廣州隆重召開新春第一會——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要“以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進出口總額‘三個一萬億’支撐廣州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萬億元,在全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局中勇挑大樑”。這無疑給廣州金融業服務支撐全市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銀行業是我國金融業的主體。1月30日,廣州召開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金融分會,圍繞“推動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 ,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的主題,包括大型國有銀行在穗分支機構、地方法人銀行、外資行在穗分支機構在內的多家銀行金融機構紛紛表態,接下來將繼續推動信貸投放質效雙升,切實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效能,以金融之力助推廣州高質量發展。 

工行廣州分行行長熊燾:今年力爭全年投放近5000億元 

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黨委委員,廣州分行黨委書記、行長熊燾在大會上表示,廣州分行今年將繼續強化高質量金融供給,實施信貸融資“千億萬億”工程,落實支持實體經濟“十大行動2.0”,做到全年貸款增量超1200億,餘額突破萬億,成為廣州首家貸款餘額超萬億的銀行,為廣州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擴消費,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工行力量。

一是強化信貸先行行動。該行去年信貸投放超4200億元,同比多投超500億元,今年將力爭全年投放近5000億元。

二是強化金融支持穩基建行動。進一步加大對省市重點項目的資金活水支持,力爭年末基礎設施貸款餘額突破3000億元。

三是強化金融支持“製造業立市”行動。該行去年製造業貸款餘額增加 201億元,增量同比翻番;今年將把服務廣州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成立製造業專屬服務團隊,同時充分發揮科創中心和科技支行的機制優勢,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先進製造業的精準性和適配性,確保製造業貸款增量實現同比多增。

四是強化金融支持普惠小微行動。實施普惠金融“千億萬戶”規劃,力爭全年普惠貸款餘額超千億,新支持小微客戶超萬戶,將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到更多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復工復產中。 

五是強化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行動。全面落實政府對房企融資“三支箭”政策支持,綜合運用發債、股權併購、房地產開發貸款等手段,積極滿足房企合理融資需求;同時加大城市更新、保障房等領域金融支持力度。

六是強化金融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行動。該行去年民營企業貸款比年初增加164億元,增量是2021年的四倍。今年將繼續強化民企融資支持,力爭實現貸款同比多增。

七是強化金融支持穩外貿行動。牢牢把握政策機遇,充分發揮工商銀行全球一體化、多牌照、全功能聯動優勢,加大產品創新和資源投入,為更好服務灣區高質量發展作出工行貢獻。

八是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信貸行動。繼續加大綠色金融供給,確保綠色貸款增速高於一般貸款增速,為建設美麗廣州提供金融助力。

九是強化金融支持消費擴容行動。聚焦醫療、養老、教育、就業、保障住房、智慧政務等民生領域,全力打造有溫度的民生金融服務體系,進一步做大消費信貸、住房按揭等業務規模。

十是強化金融減費讓利行動。通過主動下調貸款利率、調整服務價格等方式,繼續做好企業和個人減費讓利。 

農行廣州分行行長李大龍: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銀行 

“近年來,在地方黨委、政府和監管機構的大力指導和支持下,農行廣州分行堅定履行國有大行使命擔當,加大實體經濟、鄉村振興、社會民生等重點領域信貸投放,全力支持廣州經濟社會發展。”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廣州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李大龍在大會上表示。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農行廣州分行各項貸款餘額6203億元,年增量926億元,各項貸款、法人貸款、個人貸款餘額在農行系統內均居省會城市行第一;資產質量保持同業前列。

根據李大龍介紹,新的一年,農行廣州分行將緊跟“以固投、社零、外貿‘三個一萬億’支持廣州GDP突破3萬億”的戰略部署,重點從三方面發力:

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緊跟廣州“實體優先,創新引領”戰略,把握灣區建設、南沙方案等戰略機遇,聚焦“大、新、綠、眾”服務好實體經濟發展。“大”,即緊盯基礎設施“壓艙石”,加大對“一廊一帶、雙核五級”重大平台、綜合交通樞紐等基礎設施項目的信貸支持,助力超大城市規劃建設。“新”,即助力新興產業發展,深耕區域優勢產業和重點發展行業,積極擴大上市和擬上市公司合作,力推“科技貸”“專精特新小巨人貸”等產品,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綠”,即創新綠色金融模式,發揮綠色金融專營機構優勢,強化差異化政策支持,加大專項綠色債券承銷和直投力度,深化綠色金融創新。“眾”,即加速普惠金融發展,完善“線上+線下”智慧銀行,創新更多智能化、線上化信貸產品,打通“科技-產業-金融”循環,提高小微企業貸款可得性、便利性。

在服務鄉村振興方面,把握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戰略機遇,加大村社、村居、村民金融供給。舉全行之力支持三農業務煥發新活力,推動城鄉協同發展。加強各級農業龍頭企業合作,創新信貸產品滿足各類經營主體融資需求,支持農業產業興旺。發揮百名駐鎮扶村金融助理的紐帶作用,為鄉村振興提供“融資+融智”服務。

在服務社會民生方面,緊跟廣州市舊改項目清單和綠美廣州“八大工程”,及時提供資金支持,助力城市更新改造。全力助推專業市場複蘇轉型,為商戶提供精準有效的信貸支持。依託網點覆蓋面廣的優勢,做深做實“惠享新街坊”金融服務,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創新個人信貸產品,助力“新市民”安居樂業。

最後,李大龍在大會上建議,要多為金融機構搭建和政府、企業接洽的平台,讓各大機構發揮優勢,精準對接政企需求;另外,細化南沙自貿區金融開放和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為商業銀行加快跨境金融等金融創新提供有利條件。 

中行廣州分行行長馮伯仲:以“三個全力”支持廣州落實“三個一萬億”等發展目標 

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廣州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馮伯仲在會上表示,接下來,中行將緊扣市委市政府各項部署要求,充分發揮大行擔當精神和中行全球化、綜合化優勢,以“三個全力”支持廣州落實“三個一萬億”等發展目標,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一是全力支持產業升級。去年廣州分行貸款新增額在廣東中行占比超四成,其中戰略新興產業貸款增速超217%,綠色金融、普惠金融、製造業貸款增速分別達67%、32%、25%,科技、消費貸款規模領先市場。今年,該行將繼續傾斜信貸資源,圍繞“產業第一、製造業立市”等戰略,聚焦大產業、大平台、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支持製造業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培育壯大;以“票、證、融、貸、債、險、租”一體化金融體系加強對核心企業及上下遊供應商的綜合服務;持續優化“科技支行+政銀風險分擔+投貸聯動”服務模式,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二是全力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去年廣州分行國際貿易結算量、跨境人民幣結算量規模和增速領先市場,實現了首筆貿易融資資產跨境雙向轉讓等多個業務和服務創新。今年,將進一步加強中銀集團內外聯通、行司聯動、灣區協同,高質量參與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建設,聚焦南沙“雙核”定位,支持核心企業升級提能,在跨境、投融資便利等領域大膽探索、先行先試,提高大灣區跨境服務能力;為廣州期貨交易所、大灣區跨境理財和資管中心生態圈客戶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支持廣州更好招商引資;圍繞跨境電商、市場採購等外貿新業態,持續提升外資外貿服務水平。

三是全力增強民生福祉。繼續依託普惠金融、消費金融系列產品,釋放居民消費潛力,結合後疫情時代醫療、教育、養老服務等需求,做好民生支持保障;減輕市場主體資金壓力,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助推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做好“保交樓”金融服務,持續完善住房租賃金融支持政策,助力房地產行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此外,提高全面風險管理有效性,增強信用風險管理前瞻性,嚴格落實監管要求,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建行廣州分行行長米晉湘:以“四度”全力提升高質量金融服務效能 

建設銀行廣東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廣州分行黨委書記、行長米晉湘在會上表示,在廣州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中,廣州分行將當好金融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探路者”、加快信貸資源投入的“引領者”、服務實體經濟的“實幹者”,為廣州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和更加強勁的動能。

具體而言,廣州分行將緊跟廣州高質量發展步伐,以“四度”全力提升高質量金融服務效能。

大力度加大信貸投放。在去年對公貸款新增1153億元、新增市場排名第1、今年對公貸款已投放581億元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投放,充分發揮信貸資源牽引作用。

高準度做好精準服務。精準把握市場對金融內在需求,建立服務重點產業、重點項目、重要客戶任務型團隊,配置專屬激勵費用,推進融資服務全覆蓋,加快助力廣州197個省重點建設項目和800個市重點建設項目建設。完善製造業企業全生命週期產品譜系圖,服務好“製造業當家”戰略。創新中長期流動資金貸、產業園區貸等產業集群專屬信貸產品,建立支持產業鏈群發展長效機制。

緊密度深化戰略對接。突出“廣州特點、建行特色”,以建行新金融服務廣州戰略。打造建行落實《南沙方案》體系化服務,在前期100億元廣東戰略產業促進發展基金落地南沙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項目落地,用好杠杆的撬動作用;充分發揮建行集團全金融牌照優勢,助力企業股權債券融資,在前期積極投資廣汽埃安、粵芯半導體等一批獨角獸企業的基礎上,加快組建投資者聯盟,深入打造投貸聯動平台,全力引資入穗,助力戰略性產業發展;針對廣州商貿發達的特點,開展專業市場普惠金融專項服務,用科技和數字技術優化“三環”授信評價體系,繼續降門檻、提效能、讓利擴面,全面賦能商貿經濟發展和廣州營商環境優化升級。

快速度及時響應支持。主動前置服務,打造“願貸、能貸、快貸”的機制和氛圍。加快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將科技金融“技術流”評價體系廣州模式推廣服務全國;以數字化服務平台為依託,引領打造銀行便捷高效服務體系。

與此同時,米晉湘從進一步深化政銀企合作、合力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方面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在產業鏈佈局上加強引領謀劃。選擇確定好重點產業鏈,圍繞鏈主核心企業,設立實體或虛擬的產業鏈園區,進一步加強產業鏈配套服務,讓金融活水有服務之本。

二是在改善金融市場環境上加強頂層設計。要想實現金融的跨越式發展,就要在政策上有所突破。比如,當前廣州正大力推進城市更新,可考慮設立高質量發展基金,如“城市更新基金”,既能完整執行土地一級開發由政府主導實施的政策,又能兼顧彌補區屬企業在主體資格、曆史經驗等方面的不足,還能符合貸款資金不能用於土地一級開發的合規性要求。

三是建議加強金融單位在穗設立總行級機構的引導和支持。金融單位在廣州設立總行級機構,如總行級的部門或子公司等,能有效推動金融資源在廣州的佈局,極大促進廣州戰略推動和落地。建議政府製定積極的政策,持續加強引導,特別是利用南沙平台的政策優勢,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縱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國開行東省分行副行長燕青山: 聚焦重大部署,努力發揮好開發性金融功能優勢

國家開發銀行廣東省分行副行長燕青山介紹稱,去年廣東國開行聚焦廣東“十四五”重大重點項目,向廣州地區投放貸款1233億元,開發性金融工具158億元,發揮逆週期調節、結構性調整、基礎性支撐三大作用,全力支持廣東省、廣州市穩經濟、穩投資。

回顧過去一年廣東國開行探索政策性金融支持廣州打造新增長極的路徑,燕青山總結概括為“一聚焦、兩圍繞、三支持”:聚焦“兩新一重”,堅守基礎設施銀行定位,支持基礎設施建設重大重點項目,助力廣州綜合立體交通城市功能出新出彩;

圍繞製造業當家,助力重點企業核心科技攻關。圍繞聚焦戰略集群,支持現代化產業平台建設,推動科技基礎設施由“輸血”向“造血”轉變。

支持城鄉融合發展,用好開行“千縣萬億”等專項政策。支持南沙重點區域高水平發展,開展南沙戰略發展研究,以額度最足、政策最優舉措保障南沙發展需求。支持防疫紓困,保障國企防汛防疫、醫療服務、方艙建設等資金需求。發放低利率轉貸款資金助力民營小微企業減負。

展望2023年,燕青山表示,廣東國開行將以廣州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聚焦擴大內需、製造業當家、綠美廣州生態建設等重大部署,努力發揮好開發性金融功能優勢。

一是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聚焦高質量發展大會部署的重點領域,繼續用好開發性金融工具,“投貸聯動”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基金配套融資落地,助力擴大有效投資,為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提供有效支撐。二是服務廣州製造業當家。支持大型產業集聚區、產業轉移平台建設。以企為基、保鏈穩鏈,推動廣藥、廣汽等重點企業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服務打造廣州“科技王牌軍”。三是支持廣州建設強富綠美新區域。以“千縣萬億專項融資”服務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工程”,用儲備林等專項貸款支持綠美廣州生態建設。以廣清片區為抓手,推動服務縣域城鄉融合和鄉村振興。四是聚焦區域高質量發展。把握南沙新發展機遇,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航運、金融和科技的創新功能承載區,推動南沙在金融互聯互通等領域與港澳的互聯互動,共建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五是強化戰略謀劃,總結推廣存量資產盤活等模式經驗,創新白雲、海珠兩湖存量資產盤活,謀劃廣州新發展空間和增長點。 

廣州農商行董事長蔡建:力爭2023年實現廣州地區貸款規模快速增長 

廣州農村商業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蔡建在會上介紹稱,去年該行持續深化改革創新,持續強化風險管控,多措並舉推動高質量發展,全行經營發展保持穩定,各項工作取得較好成效。總資產超過1.2萬億,穩居全國農商行前三,各項存貸款保持較快增長。

在服務地方經濟方面,業務特色更加清晰。涉農貸款、普惠型小微貸款、製造業貸款、“專精特新”企業貸款、綠色貸款均實現或接近兩位數增長,特別是綠色貸款,增長超過70%。

在應對風險挑戰方面,資產質量保持穩定。深入開展“資產質量年”活動,健全完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以超常規手段推進資產風險處置化解,資產風險不斷壓降,全年回收重點關注資產本息、處置壓降不良資產成效明顯,新發放貸款不良率遠低於同業平均水平,年末不良率指標控製在監管目標值以內。

在改革創新發展方面,四梁八柱不斷夯實。構建管理有序、各司其職的經營管理模式,全行業務拓展能力持續提升;完善公平公正、競爭擇優的選人用人機制,人才隊伍建設面貌一新;構建精準有效、動態管理的資產風險分類與分級管理機制,真實反映資產風險狀況,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對全行資產實現全覆蓋、全過程管理;建立強化剛性約束、突出核心指標的薪酬績效考核機制,考核的激勵約束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對於2023年,蔡建表態稱,該行要在廣州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大局中當好金融服務排頭兵、挑大樑、擔重擔,力爭2023年實現本行資產規模、各項貸款規模,特別是廣州地區貸款規模快速增長,為全市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具體而言,一是持續堅守發展定位,全面服務全市工作大局。持續加大支農支小力度,力爭實現涉農、普惠小微貸款分別增長29%、17%。全力服務廣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力爭實現專精特新貸款、製造業貸款、綠色貸款分別增長57.3%、18%、35.8%。全力服務南沙開發開放大局,大力支持南沙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存款規模保持區內第一;力爭公司貸款市場占比在南沙區內提升至前三,其中製造業貸款占比不低於30%。

二是持續深化改革創新,全面提升經營管理質效。深入推進經營管理模式、選人用人、全面風險管理、薪酬績效考核四大改革,以更深層次改革創新推動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組織開展“合規建設年”活動,以合規內控體系的全面健全完善保障業務穩健發展。加大力度調整業務結構,促進經營效益實現躍升,力爭實現淨利潤較大幅度增長。

三是持續強化風險管理,全力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將新增資產業務風險控製在同業領先水平,全力保持資產質量穩定,集中力量攻堅克難,全力化解存量資產風險。

四是持續提升資本實力,全面提高風險抵禦能力。全力推進增資擴股工作,進一步提升資本實力,為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此外,為推動各類金融機構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蔡建提議針對中小銀行的業務特色,在“三農”“中小微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普惠和民生金融等領域組織專項銀企對接會,進一步發揮地方金融機構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為全市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金融力量。 

渣打銀行廣州分行行長韋星:力爭大灣區政策的先行先試,服務實體經濟 

渣打銀行(中國)廣州分行行長韋星在會上從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拓展綠色金融、助力人民幣國際化、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工作等方面介紹了該行去年的主要工作。

對於2023年,韋星表示,該行將夯實與政府相關部門、監管機構以及行業協會的聯繫,力爭大灣區政策的先行先試,服務實體經濟。

與此同時,韋星提出,廣州分行將發揮渣打在綠色金融,境內外資本市場聯動,跨境結算及資金池歸集,金融市場衍生產品的優勢,積極推進小微企業服務;持續加大對高淨值客群部的物理網點的投入,抓住大灣區發展機遇,積極利用“跨境理財通”,深化內地及香港兩地合作,“GBA One”規劃實施。

(作者:家俊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