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成西就》:信手拈來,都是才氣逼人

阿樹樹

編者按:這裏是一個懷舊劇場

《東成西就》,是香港電影黃金年代最為成功的喜劇片,不僅是今日很多中年影迷的童年記憶,至今也還在豆瓣250部最受歡迎電影中排名第147位。到現在已經上映30年了。

而它誕生的過程,是極為偶然和幸運的。其中有許多未經證實的江湖傳說,種種繪聲繪色的細節,大部分可說是確有其事。如果有些是日後以訛傳訛的誇大,那作為電影娛樂,大家也不用認真,無非博諸君一笑罷了。

這張可能接近於當年上映的海報,是比較隨意的拚貼風。這張可能接近於當年上映的海報,是比較隨意的拚貼風。

2020年,中國台灣地區重新上映本片,做了一些畫質修復。連海報都變得精緻了起來。

事情起源自1990年王家衛導演拍攝了《阿飛正傳》,以4000萬港元票房的投資,啟用了張國榮、張曼玉、劉嘉玲、劉德華等多位明星出演。影片最終在藝術上獲得了香港電影節的多項大獎和影迷盛讚,然而商業上不僅原先預定製作兩部的影片只交貨一部,還以975萬港元票房收入慘敗,甚至逼得影片投資人鄧光榮從此退出了影壇。王家衛“票房毒藥”的名聲就此作實。即使王家衛的電影風格突出,香港電影的投資人也不敢再給他燒錢了。

澤東電影有限公司澤東電影有限公司

兩年後,王家衛和好友劉鎮偉一同成立了澤東電影有限公司。據說公司的英文名字是劉鎮偉太太想的,Jet Tone,因為公司開在九龍城秀竹園道,靠近啟德機場,每天有不少飛機起落,便取了“飛機(Jet)的聲音(Tone)”這個名字。王家衛圖省事音譯,把公司中文命名為“澤東”。

王家衛和劉鎮偉,1980年代曾一同在影之傑公司合作,劉鎮偉初執導筒的《猛鬼差館》,王家衛就是編劇。兩人相約澤東公司成立初期,王家衛拍藝術片,劉鎮偉監製並拍商業片,待十年後再互換工種。這是兩位拍片不循常理的藝術家,相互欣賞的合作,王家衛神秘而苦修,劉鎮偉活躍而好動,風格上恰好有互補之處。

蔡鬆林與王家衛蔡鬆林與王家衛

因為香港的投資難找,王家衛找到在台灣做電影已頗為成功的投資人蔡鬆林,希望拍攝一部以金庸武俠為根基,集合了眾多香港明星的《東邪西毒》。即使王家衛上一部《阿飛正傳》賠慘了,但當時《笑傲江湖》(1990年),《新龍門客棧》(1992年)的成功,以及《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1992年)在市場中大受好評,還是讓投資人對武俠片的市場前景充滿了信心。新片又有在《東方不敗》中反串男角頗為成功的林青霞做底,加上張國榮、梁朝偉等多位明星助陣,怎麼想都是不可能賠錢的項目。於是投資人不假思索又給出了4000萬港元的投資預算,讓王家衛帶著主要演員張國榮等人去了陝西榆林拍片,開始了封閉期長達數月的拍攝。

大牌演員們跟著王家衛在荒郊野嶺吃苦,一連就是幾個月,也是比較罕見的,說明了演員對導演藝術上的某種信任。大牌演員們跟著王家衛在荒郊野嶺吃苦,一連就是幾個月,也是比較罕見的,說明了演員對導演藝術上的某種信任。

然而沒想到王家衛的藝術做派,使得影片的拍攝進度嚴重落後。王家衛繼續著自己“邊拍邊找感覺”的工作法。很多時候拍別的演員時,張國榮等人甚至整天無戲可拍,據說會把西瓜埋在沙地裡陰涼一天,需要時再挖出來吃。巨星們做著這種“埋西瓜找西瓜”的遊戲,卻對自己每天要拍的戲根本無從瞭解,著實是一種罕見的創作方式。

前期投資很快花光了,而後續演員檔期和投資不斷協調拉長,使得影片拍拍停停,前後最終發展到2年。《東邪西毒》在1994年才上映時,武俠片短暫的黃金期已經過了,同樣只獲得了900萬港元的票房,卻又收穫到不少電影節獎項和好評,和《阿飛正傳》的過程幾乎如出一轍。

當然這已經是後話了。

《東邪西毒》,當年在內地影院同步公映過,對於引進不多的香港電影來說,也不太常見。

其實在《東邪西毒》剛開始拍攝的頭幾個月,監製之一的劉鎮偉和出資老闆都已經看出形勢不妙,按王家衛的拍攝進度,影片必然超資超期,最後成片還遙遙無期。製片人蔡鬆林在台灣也頗有背景,並非能被這麼糊弄的,威逼和壓力之下必須要拿出一個解決辦法,這才有了劉鎮偉“拍腦袋”的火線救急——以《東邪西毒》的主要演員陣容和製作班底,以極短的拍攝期,弄出一個“武俠同人”的喜劇題材來——反正一樣是投資電影,我快馬加鞭先交出一部“賀歲喜劇”,讓你心裡踏實點。因為大部分工作人員都在《東邪西毒》里收過錢了,所以以人情和麵子來補貼,新片真正要花掉的製作費就省掉不少。然而這些演員和製作人員的能力卻是實打實的,堪稱真正意義上的“零元超值購”了。

《東成西就》在1993年的2月5日於香港上映,收穫了2000多萬港元的賀歲檔票房。算是提前補貼了不少《東邪西毒》的虧空,這件事對於投資人也算有了一個交代。

《東成西就》的演職員陣容,日後每個都是行業內響噹噹的名字。作為喜劇片的配置,就像是給金盃車配了法拉利的八缸發動機。

《東成西就》一直說是《東邪西毒》的姐妹片,前後大體就是這麼的發展過程。在香港電影最紅火的年代,影片投資人是為了賺錢,演員和製作人員是為了吃飯和藝術,大家多少也得顧及一些情面,所以大量好片與爛片交替出現,有時是踏踏實實地在拍電影,有時是為了“還人情”讓老闆有得賺。只是對於香港這樣特別講究時效和效率的地方來說,有些純為了賺錢的爛片,生產過程也未免太過匆忙了,甚至讓明星和製作人員日後都不好意思提及自己拍過這部電影。

但《東成西就》的神奇就在於明明很趕,整體效果看起來也有不少粗糙的地方,劇情中跳躍和不連接的感覺很多,但是精華段落卻真的很好笑。不得不說,這要歸功於編導劉鎮偉和演員們的魅力。在他們創作期最火熱的時候,哪怕是趕鴨子上架交出的成績,都能體現出不同凡響的效果。

張國榮和梁家輝反串對唱一曲《雙飛燕》
張國榮和梁家輝反串對唱一曲《雙飛燕》

比如影片中張國榮和梁家輝反串對唱一曲《雙飛燕》。有傳聞說這段戲本來應該是林青霞和張國榮對唱,因為檔期安排來不了,最後只能變成了男扮女裝的梁家輝。兩人臨時編舞了一陣,加上張國榮一時興起的胡亂填詞,就匆忙上陣了。

一般來說,喜劇片中男性反串扮演女性,總是有五分好笑,五分迷之尷尬,萬一演得不好,還會變得十分噁心。但張國榮略顯陰柔的氣質,配上樑家輝年輕時白面斯文的形象,兩人都有些中性化的表演方式,竟在一段歌舞中十分搭配。眉來眼去之下,竟然讓人覺得“有那麼點意思”。兩位優秀演員演這種“亂糟糟”的橋段,竟然又顯得十分歡快,不僅全情投入,而且舞蹈中表演的身段和動作,都對得起自己這麼多年的演藝訓練,顯出了相當紮實的舞台感,把一段喜劇中常見的“戲唱”演得十分漂亮。

這不得不說就是一種巨星光環。這段戲如果換兩個人來演,可能就完全成不了經典。

張國榮和林青霞在本片中眉來眼去張國榮和林青霞在本片中眉來眼去

其實演員之間相互搭與不搭,有時就是這麼神奇。張國榮和林青霞在本片中眉來眼去,看起來禦姐與迷弟的感覺十分搭配,於是在1993年立刻又拍出一部《白髮魔女傳》,讓兩人成就了一段銀幕戀情的經典。但同樣都是好演員,比如梁朝偉和林青霞就沒有過這樣的銀幕合作。甚至除了張曼玉,梁朝偉在電影生涯中幾乎和大部分女演員都沒有讓人印象深刻的搭配效果。

搭配梁朝偉最好的只能是張學友搭配梁朝偉最好的只能是張學友

搭配梁朝偉最好的只能是張學友。在本片中,兩人飾演的西毒歐陽鋒和北丐洪七公相愛相殺的一段基情,是全片最令人噴飯的橋段。歐陽鋒千方百計要把洪七置於死地,沒想到最後自己卻被洪七整得死去活來。這種在周星馳電影中也經常出現的“暗殺與反暗殺”的橋段,是喜劇的經典套路,不僅是劇情的翻轉設計讓人腦洞大開,更是歐陽鋒起初毒辣卻被整到精神崩潰的狀態,以及洪七魯莽卻運氣頗佳的得意勁頭,都讓人覺得十分難忘。其中“有趣”和“爆笑”的程度差異,仍然是演員表演出的人物細節。

其實梁朝偉和張學友飾演的兄弟情,之前在吳宇森導演的《喋血街頭》之中,就讓人覺得十分默契。一部《亞飛與亞基》(1992),更是體現出兩人都有不錯的喜劇天賦,裝瘋賣傻也是一對活寶,而《東成西就》最高光的喜劇時刻,也是由他們的表演構成的。張天王因為歌唱得太好了,常常被低估了他的表演水平,近年來又有被二度發掘的趨勢,《東成西就》同樣也算是他的代表作。表演動作雖然不多,人物氣質卻是拿捏得非常準確。

梁朝偉和張學友在片中裝瘋賣傻,是一對活寶
梁朝偉和張學友在片中裝瘋賣傻,是一對活寶

這是一部整體表演水準相當出色的喜劇電影。每個巨星雖然戲不多,卻淋漓盡致地體現著自己的魅力。比如劉嘉玲反串男角時的粗魯,王祖賢表演的潑辣刁蠻,張曼玉故意磕磕巴巴的說話方式,都在給角色做一些讓人印象深刻的表演設計。看似毫不費力地信手拈來,其實也是巨星們水到渠成的一種魅力。既是自然的,也是演繹的。如果你讓今天很多年輕偶像去自由地“耍一下”,他們多半是很難耍寶起來的,因為“偶像包袱”太重了。只有長得沒那麼好看的喜劇演員,才懂得如何不顧形象地“能唱能跳能打能鬧”。這些港星大牌並非專職的“喜劇演員”,長得好看,卻又能非常賣力地唱跳,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劉嘉玲演的周伯通,十分可愛。這也是劉嘉玲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銀幕形象。

在當日非常短暫的拍攝期中,很多東西都是不會去細琢磨的,無非大家自己玩一下,攝影機就那麼開著,覺得好玩也就留下來了。劉鎮偉作為導演,天性本就活潑,大體為本片捏合了一個類似“同人創作”腦洞頗大的本子,剩下有很多段落,誰和誰怎麼鬧比較好玩,很多時候也是邊拍邊想的,相信其中有不少來自演員的創意,也是片場工作中大家的集體智慧。

同樣,本片不少打鬥的場面,雖然不是劇情的核心,卻也是這個武俠題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中最為獨特的歐陽鋒“蛤蟆功”的設計,多半也是動作導演洪金寶的靈光閃現。這些創作都是看起來不用怎麼多花什麼心思,信手拈來的產物。然而背後積累下的功力,卻遠非一日之寒。

動作設計是武俠喜劇里不可或缺的一環。洪金寶是本片的動作導演,也是非常豪華的配置了。

很多年以後,劉鎮偉在內地又拍《東成西就2011》,又拍《大話西遊3》(2016),都是遭到了許多惡評,豆瓣評分慘不忍睹。可能他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自己擅長的,這種港片“亂糟糟”救火的創作方式,當年被很多觀眾喜歡,後來卻被大家罵得這麼厲害呢?

也許當年來說,他們都是最頂尖的藝術家,湊在一起隨便玩玩也能弄出一場好戲,就像爵士音樂家在一起隨手彈彈,一張經典唱片就錄下來了。因為“時也運也”,“才氣”來了的時候是擋也擋不住的。但後來時運都不在了,氣色也漸漸衰退了,那麼剩下的只能是埋頭苦幹那種吭哧吭哧的拍電影方式,想要隨手拍拍,產出的也就是隨處可見的爛片。

拍電影,畢竟是件很神秘的事情。

本期高級編輯 周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