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想了15年的元修菜究竟是啥?

不是豌豆尖也不是紅苕尖

四川遍地種的野菜

長在眉山蘇墳山的元修菜。王晉川 攝長在眉山蘇墳山的元修菜。王晉川 攝

  東坡肉、東坡魚、東坡肘子……說起與蘇東坡有關的美食,大家對這些菜餚耳熟能詳。但有一味田間小菜,也與蘇東坡息息相關,更是讓他在離開家鄉的15年里心心唸唸。這便是來自家鄉眉山的元修菜,東坡詩題注雲“餘去鄉十有五年,思而不可得”。有人說,元修菜是豌豆尖,也有人說是紅苕尖,但也有人說都不是。

  那麼,這個讓蘇東坡無比牽掛“愛得深沉”的家鄉美味,究竟是什麼菜?

四川遍地種的野菜

讓蘇東坡思念15年不可得

  “元修菜實際上就是四川遍地種植的野菜油苕,是一種春菜,也叫巢菜、肥田草。可以拿來燒、炒、做羹、燒湯,還能做成乾菜,做法多樣,味道鮮美。”中國蘇軾研究學會理事、眉山市文聯副主席王晉川說。

  那元修菜一名是怎麼得來的呢?這與蘇東坡的好友——巢穀有關。蘇東坡與巢穀是同鄉也是好友,少時曾攜手遊於江湖。蘇東坡被貶黃州期間,不僅思念家鄉,也十分想念家鄉的一種味道,並稱“思而不可得”,於是,他囑託準備從黃州回眉州的巢穀,給自己帶一包巢菜的種子回來。“巢穀字元修,跟蘇東坡的關係很好,東坡就戲謔說是元修菜,因此得名。”

  蘇東坡在其詩作《元修菜》的題注里這樣寫道:“菜之美者,有吾鄉之巢。故人巢元修嗜之,餘亦嗜之。元修云:‘使孔北海見,當複雲吾家菜耶?’因謂之元修菜。餘去鄉十有五年,思而不可得。元修適自蜀來,見餘於黃,乃作是詩,使歸致其子,而種之東坡之雲。”

  拿到菜種後,蘇東坡將其種在黃州開墾的荒地上。因感念巢元修的情誼,每當黃州當地人問到這是什麼菜時,蘇東坡都會介紹這是“元修菜”。

元修菜怎麼吃?

用米湯煮後蘸醬

  那麼這個元修菜,究竟是個什麼菜?蘇東坡寫下的《元修菜》一詩,便整理還原了元修菜幾乎所有的信息。

  彼美君家菜,鋪田綠茸茸。

  豆莢圓且小,槐芽細而豐。種之秋雨餘,擢秀繁霜中。欲花而未萼,一一如青蟲。是時青裙女,採擷何匆匆。烝之複湘之,香色蔚其饛。點酒下鹽豉,縷橙芼薑蔥。那知雞與豚,但恐放箸空。……詩里對巢菜的生產、性狀、種植、採擷、烹調等作了詳盡的描述,烹煮後不變色,依然翠綠;吃起來甚至不會去想雞肉和豬肉了,可謂對元修菜極盡讚美。

  “現在眉山鄉間仍到處可見元修菜,老百姓把油苕的嫩芽摘了,與肉丸子一起煮成湯,就是一道家常美味。”王晉川說,“蘇墳山進門左邊甬道,就長有這種菜。”

  “這個菜的吃法,就是少量油炙鍋後加入米湯煮熟,然後蘸醬食用。”王晉川說,“不過吃元修菜有一點要注意,就是不能喝酒,不然可能會引起喉頭水腫。”

  其實,當年在黃州擔任團練副使的蘇東坡,生活十分落魄。他描述自己當時的生活是“何殊病少年,病起須已白”“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

  在異鄉經年的流離中,巢穀為他帶來家鄉的味道,育化出無限的滿足。這種滿足,不僅僅是口腹之慾的滿足,更是對蘇東坡那顆思鄉之心最大的慰藉。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王越欣 李慶 陳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