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億時代的成都夜經濟密碼:“後浪力量”與新消費場景|出圈

封面新聞記者 秦怡 陳彥霏 雷遠東 攝影報導

兔年伊始,元宵節前,成都三色路夜市正式回歸,受到媒體頻繁關注。

這條被譽為成都“最具煙火氣”夜市回歸的背後,蘊含著經濟複蘇大環境下,具有成都特質的新業態煥發出新生機的底層邏輯。

成都的“夜市基因”,古已有之。錦江夜市連三鼓,石室書齋徹五更,“十二月市”穿越古今,講述曆史上的成都夜市故事;而現代社會里,燈火璀璨的商圈和集市里,有的是成都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勃勃野心。

當越來越亮的燈點亮城市的夜,成都夜經濟也迎來提檔升級,不斷向產業化、專業化、品質化升級。

藏在夜間的經濟密碼

走進重新開市的三色路,長約1公里的路段上已經聚齊各色各樣的攤位。夜市中,既有各類小吃、燒烤等傳統夜市中的“主角”,也有甜品、咖啡、酒吧等業態——這也是這裏被認為“小資”“精緻”的原因。

有場景就有消費。記者探訪之際,張立與妻子、孩子一家三口正在夜市上吃油炸串串。張立告訴記者,他們以前家住在三色路附近,去年就多次到夜市閑逛、消費。如今,一家人雖已搬至天府新區,但在網上看到三色路夜市重新開市的消息後,特地找機會過來體驗。

在成都,夜市不止三色路。暮色四合、華燈初上,圍繞大學城而生的犀浦夜市,燒烤架上升騰起的煙火氣撫慰忙碌一天的身體;萬象城里,逛街的年輕人來到了正在展出的新春集市前,他們的目光被有趣的文創小物吸引。

夜間經濟,也叫夜經濟,是20世紀70年代、英國為改善城市中心區夜晚空巢現象提出的經濟學名詞,它代表著一座城市的活力表徵,在消費模式增加、消費時間拉長等驅動下,給城市帶來新的消費空間。

夜間經濟,不只是逛夜市。夜色之下、燈火璀璨,人們熙來攘往,火熱的夜間經濟,正釋放著促進消費的能量,在成都生長。眼下,正值經濟複蘇關鍵期,作為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在春節期間回暖跡象明顯,表現亮眼。

梳理經濟數據,夜間經濟就是成都的“秘密武器”。夜市、夜宿、夜食、夜展、夜秀、夜玩等夜間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在成都不斷創新,點燃城市煙火氣。美團大數據顯示,成都位居春節“夜間遊玩”搜索熱度全國城市第二位。

夜間經濟里的“後浪力量”

三色路夜市臨近錦江綠道,夜市的一街之隔,Woodpark輕極限運動公園是眾多平衡車、自行車、滑板愛好者的聚集地,也是市民健身、散步和騎行的主要區域。

年輕人的消費需求,是三色路夜市的背後成因。“最早大家都是自發的,我們就是自己選位子,那些滑滑板的朋友,滑完了就來吃點、喝點。” 商戶李曦說。

年輕群體永遠是消費新業態的主力軍,年輕人聚集的氛圍,無形中也塑造了三色路夜市消費新業態的特性。已經搬到天府新區的張立願意攜帶妻子、孩子驅車十幾公里再次打卡夜市,吸引他們的也是這股年輕的勁兒,“在這裏,可以近距離觀摩年輕群體中正在流行的元素。”張立說。

《2022-2023年中國夜間經濟行業發展與消費者調研報告》顯示,00後(新生代)消費群體逐步成為中國夜間消費的主體。如何拉動年輕人的消費,以三色路夜市為代表的潮流夜市、後備廂集市、社區民生夜市等新型夜市,或許可以給出一份“小而美”的答案。

而《2022成都夜間經濟發展報告》也顯示,成都夜間經濟總體表現出消費活力足、耍法多元化、消費群體年輕化等特徵。

無論是夜遊錦江、金沙燈會、光影節,還是夜遊西嶺、篝火狂歡節、火花節,年輕人總是其中活躍的力量。

成都是夜間經濟的天堂

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西南交通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陳光是在成都市營商環境案例評選的過程中關注到三色路夜市煥新回歸的。

“成都的夜間經濟在全國一直名列前茅,有時候甚至能到前三。”陳光補充了一組數據:在成都,發生在夜間的消費行為,大約占到一整天消費總額的45%。這就意味著,在成都,有近一半的消費量是在夜間完成的。在他看來,成都要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如果沒有夜間經濟是不能夠完成的。

成都的夜晚,流光溢彩

成都的“夜市基因”,古已有之。“錦江夜市連三鼓,石室書齋徹五更”,南宋《方輿勝覽》中《成都誌》就曾記載這樣的景象。巴蜀文化學者袁庭棟此前接受封面新聞採訪時就直言“成都是夜市的天堂”。

袁庭棟認為,成都的夜經濟在全國從來名列前茅,特別是有“鬼飲食”、“冷淡杯”這樣在全國範圍內都獨一無二的標籤。無論是《蜀都賦》里的“萬商成淵”,還是穿越古今的“成都十二月市”,都形象地反映了成都商業之繁榮、夜市之興盛。

為何說成都是夜市的天堂?袁庭棟進一步給出兩個原因。一是成都全年氣候適宜夜間戶外活動。袁庭棟認為,成都春天沒有沙塵,夏天不會太熱,冬天沒有大雪,這樣的天氣很舒服,“不攆都要出去”。二是成都人消費意識超前。

夜間經濟在成都的發展佔據了天時、地利和人和,陳光思考的是,成都如何進一步推動夜間經濟發展?他提到,需要推動夜間消費場景升級。“不僅僅是餐飲。”陳光表示,夜間經濟已經成為都市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業態可以逐漸向高級化轉換,從而實現產業提檔升級。“夜經濟可以是夜間學習、夜間培訓、夜間健身、文化創意等多種形態,甚至還可以嚐試融入科幻色彩。”陳光說。

成都的夜間消費業態多元

如今,全息投影、AR/VR、5G、直播等技術的發展,為城市夜間經濟發展線上線下的沉浸式互動體驗提供了可能。可以想見的是,伴隨越來越多科技力量和元素的融入,成都的夜間經濟領域還將催生更多可能。

夜間經濟在成都生長革新

1984年,誕生於廣州的燈光夜市開啟了我國現代社會的夜經濟發展曆程。曆時39年,曆經夜市、商圈、集聚區的升級過程,夜經濟的載體不斷向產業化、專業化、品質化升級,也折射出人們對於夜生活品質的追求和美好期待。

有著提高設施使用率、增加社會就業、提高消費水平、帶動區域發展等特點的夜間經濟,無疑是城市消費的“新藍海”。美團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全國夜間消費規模占比達49%,較去年同期上漲13個百分點。

在各個地區對外公佈“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夜間經濟也成為各地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

各種新型夜市在成都出現

成都亦是如此。2022年成都的經濟總量已經正式進入了兩萬億,要推動經濟總量再上新台階,成都首次提出將圍繞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做強核心功能。

這一次,夜間經濟同樣被擺在重要位置。成都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成都將加快多元消費場景營造,促進消費供給創新,將繼續加碼夜間經濟,培育夜間消費新熱點,進一步助推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事實上,新一線城市中,成都是最早開始發力夜間經濟、推動消費場景持續更新迭代的城市之一。以“夜遊錦江”為代表的成都夜遊熱度在全國居高不下。

走出成都看全國,西安通過還原長安街景再現“大唐不夜城”,借力光影科技打造出一場時光穿梭之旅;霓虹閃爍的重慶洪崖洞,依託城市山水格局形成別樣景緻,是解放碑商圈流量登頂的不二法則。

面對夜間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我們同樣期待成都給出的驚喜和答案。而這,也正如法國經濟學家薩伊所說:“僅僅鼓勵消費無益於商業,因為困難不在於刺激消費的慾望,而在於供給消費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