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終生勤奮的天才蘇東坡

莫礪鋒教授今登“名人大講堂”開講

東坡文化季

  2月24日19:00,南京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宋代文學學會會長莫礪鋒,將在阿來書房登上“名人大講堂”,以“蘇東坡的現代意義”為題開講。

  本場活動由實施四川曆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承辦,是名人大講堂“東坡文化季”又一場重磅線下活動。屆時,封面新聞APP將進行網絡同步直播,感興趣的網友可以鎖定封面新聞直播間,線上觀看。

  作為文學家的蘇東坡,一生寫過眾多詩詞文章,相當於用作品記錄和表達了自己的一生。在本場演講中,身為蘇東坡的異代知音,莫礪鋒將以《卜算子》《後赤壁賦》《定風波》等蘇東坡的詩詞文章和東坡弟弟蘇轍的詩詞文章為線索,從六個方面講透蘇東坡。

  莫礪鋒教授是國內研究古代文學,尤其是唐詩宋詞、宋代文學的資深專家,學術成果卓著,在業內有很高口碑。同時,莫教授還積極探索學術普及讀物的新寫法,認可並擅長將專業知識進行轉化,讓古典文學研究的精華進入當下,成為現代人的精神資源。他曾三次走上央視“百家講壇”,向大眾讀者講述“詩歌唐朝”“白居易”“杜甫草堂”,幽默風趣,深受喜愛。

  1949年出生於江蘇無錫的莫礪鋒,曾夢想著考上清華大學做科學家或工程師。在求學歲月,無數個沒有煤油燈的漆黑夜晚,莫礪鋒在默誦回味古詩詞中,與杜甫、李白、蘇東坡、屈原、陶淵明、辛棄疾成了“莫逆之交”。1977年,莫礪鋒考入安徽大學外文系,又在機緣巧合之下考取南京大學中文系研究生,成為程千帆的弟子,從此“一頭紮進”古代詩詞的研究事業至今。莫教授深度研究過杜甫、黃庭堅等多位古代文人,其中蘇東坡是他尤為鍾情的研究對象。

  蘇東坡是天才,但天才要實現自己的潛能,也離不開後天的勤奮。在莫礪鋒看來,蘇東坡就是一個“終生勤奮的傑出天才”,“蘇東坡有過人的勤奮。他晚年對弟子晁補之說過,他說我年輕時開始讀書,古人讀書是讀經典,我每讀一部經典,一定從頭抄到尾。他到了黃州以後,已經40多歲聞名天下了,有人去看他,發現他在家裡抄《漢書》,他自己說是第三遍抄《漢書》了,全文抄。他第一遍用楷書抄,第二遍用行書抄,一邊抄還一邊練字,他下過苦功夫。蘇東坡一生都在學習,一生都在思考,所以他的創造性也是貫徹終身的。而且蘇東坡不僅僅是一個文學藝術方面的智者、一個大學者,他的學問、他的興趣、他關注的對象,實際上是遍佈其他學科的,可以說是理工他都關注。”莫礪鋒說。

  此外,蘇東坡平易近人的人格,也讓莫礪鋒敬佩,“蘇東坡是一代名人。這是肯定的,他不光是千古名人,他在當時就是名人,他很早就有名了。他考上進士是20多歲,在考場上寫的那篇作文是後來選到《古文觀止》的文章。現在我們每年高考也有一些好文章,滿分作文登在各地的報紙上。所以,他一下子就聞名了,他的詩、他的古文、他的書法,都非常有名,真正的大名人。我們現在也看到一些名人,往往是高高在上、拒人以千里之外,非常的傲慢,自我膨脹,我們看看蘇東坡是怎樣的。蘇東坡自己說過,說我這個人交朋友是不講對方的身份,上可以交玉皇大帝,下可以交卑田院乞兒,卑田院就是宋代的乞丐收容所,跟乞丐都能交朋友。他三教九流都能相交,不歧視身份比他低的人。”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