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也擺拍!這種無底線炒作不能被容忍 | 新京報快評

轉自:新京報評論

別讓“家暴”擺拍遮蔽了那些真正需要求助的受害者呼聲。

▲資料圖。圖/IC photo▲資料圖。圖/IC photo

| 任冠青

竟然還有人架好鏡頭,與前夫照劇本上演“家暴”戲碼?近日,自媒體賬號“阜陽敏姐”無底線擺拍“家暴”視頻的行為被拆穿。

據@阜陽發佈通報,經查,該自媒體號註冊人譚某(女),為博取同情、吸引流量,與其前夫共同擺拍視頻,並在直播時謊稱報警。譚某對自己擺拍發佈虛假視頻以吸引粉絲的行為,供認不諱,已自行將擺拍視頻刪除。目前,公安機關正在依法取證處置。

在相關視頻中,男子將主播按到地上,嘴裡一邊咒罵,一邊對其進行拳打腳踢。場面之粗暴,令人不忍直視。再加上主播在直播中稱自己被前夫家暴、已經報警等說辭,很多不明就裡的人自然會心生同情,希望共同幫助受害者維護自身權益。然而,他們的這份同情卻被戲弄和操縱了,在涉事主播眼中,擺拍“家暴”戲碼不過是為了收割流量。

在親密關係中遭受家暴,被迫忍受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折磨,這本來是無數受害者極其痛苦的人生經曆,也是應當被嚴肅正視的社會議題。

可是,近年來,一些自媒體博主卻把家暴作為一種噱頭,通過“戲擬”等方式無底線炒作,用賣慘消費人們的同情。前不久,網紅“灰太狼的羊”就曾經曆被家暴疑雲,雖然具體細節仍待調查,但所謂的“夫妻家暴”等傳聞均系炒作行為,卻是不爭的事實。

“小作文沒用了,以後真的有需要幫助的人,越來越難了”“她們在傷害那些真正被家暴的人”……正如不少網友指出的,這些家暴擺拍不僅是不道德的欺騙行為,也會引發“狼來了”效應,遮蔽那些真正需要求助的受害者呼聲。

可以想見,若是人們爭相模仿擺拍,甚至將家暴作為一種“流量密碼”,情節怎麼誇張怎麼演,劇情怎麼“狗血”怎麼來,必然會導向一種十分畸形的網絡生態。

家暴話題絕不該被如此輕佻地當作玩笑,對於這種譁眾取寵博流量的無底線做法,必須依法依規嚴格處理,以儆傚尤。

全國婦聯於2020年11月發佈的數據顯示,在中國,平均每7.4秒就有一位女性遭受丈夫毆打,2.7億個家庭中,約30%的婦女遭受過家暴。

面對如此令人瞠目的數字,人們在社交媒體分享真實經曆,幫助更多受害者走出情感困境,無疑極具必要性。只是,這種關注應該是嚴肅的而非戲謔的,是深入的而非膚淺、八卦的。社會關愛家暴受害者,絕不能陷入圍觀、獵奇的誤區。

有關家暴議題,有太多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方向被展開。比如,家暴不止於身體層面,更有精神操控、冷暴力、經濟控製等;遭受家庭暴力或面臨家庭暴力危險時,受害者有權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也有必要學會收集有效證據等。

對這些議題的討論、常識的科普,同樣是非常有價值的,可以鼓勵更多處於困頓、迷茫中的受害者早日覺醒,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向家暴行為說“不”。

這樣的嚴肅討論才是更有人文關懷,更具社會意義和價值的。相比之下,自媒體賬號將家暴當作噱頭,殘忍地利用他人的傷口炒作、博流量,既無價值,更是傷害。

撰稿 / 任冠青(媒體人)

編輯 / 劉昀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