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前列腺癌”發病率年增速7.1% 專家:“三早”是提升患者五年生存率有效方法

轉自: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2月27日訊(記者 杜丁)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中國,前列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持續升高,發病率年增速7.1%,位列男性腫瘤首位。

  日前在“2023年阿斯利康前列腺癌高峰論壇”上,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黃健教授表示,中國前列腺癌診治曆經了從蹣跚起步到國際同步的跨越式發展曆程,在治療上,早期可根治的手術、基石內分泌治療、放化療、NHA和靶向治療等多種方法齊頭並進,新的靶點也正在層出不窮,前列腺癌治療領域未來可期,相信將有更多創新藥物幫助不同階段的前列腺癌患者實現“活得長,活得好”的治療目標。

我國半數前列腺癌患者初診時已是中晚期

  臨床中,通過抽血查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是篩查前列腺癌的最簡單方法,有助於提高前列腺癌檢出率,幫助患者早發現,早治療。但在我國,前列腺癌初篩陽性人群最終到專業醫療機構完成後續診治、特別是前列腺穿刺的比例不到3成。提高公眾前列腺癌的篩查意識,將早篩關口前移成為從根源上提升前列腺癌治療整體療效的重要策略。

  為此,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邢念增教授強調,我國半數前列腺癌患者初診時已是中晚期,這是我國當前前列腺癌診療領域急需攻關的焦點和難點。“因此,我們要共同助力提高公眾對前列腺癌的疾病認知,協力推動前列腺癌的早篩早診早治,實現前列腺癌早期根治。”

  在“2030 健康中國”戰略目標下,前列腺癌診療領域不斷推進早篩早診的“中國方案”。2021年由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葉定偉教授領銜的《前列腺癌篩查中國專家共識》結合了國際國內最新的研究,通過對中國人群前列腺癌篩查的深入探究,對篩查路徑中的關鍵問題提出了建議,並通過《前列腺穿刺中國專家共識2022年版》將前列腺穿刺精準技術普及到全國。

  中國前列腺癌早篩模式,已經在國家層面展開、以提高居民篩查意識、對高危人群進行精準篩查為方向,不斷向前探索患者治癒之路。葉定偉教授指出,從2007年到2014年,通過PSA早篩早診,美國前列腺癌的死亡率卻下降約40%。國外前列腺癌防治實踐證實,“三早”是提升患者五年生存率的有效方法。“我們不僅要提高對前列腺癌的治療水平,也要重視提高早篩早診的水平,在篩查上建立起統一化規範化的標準,傳播科學的前列腺癌早期篩查理念,築造精密‘防腺’。”

中國前列腺癌從“發病大國”轉化為“診治強國”

  近年來,注重前列腺癌全程管理,改善患者總體生存,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已成為國內外醫患對前列腺癌治療的共同目標。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張旭院士表示,國內前列腺癌的手術方式曆經了從開放式根治術發展到腹腔鏡下根治術,隨著達芬奇機器人的普及,手術更加精細化,減少了術後併發症,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張旭院士建議:近年來,中國泌尿外科湧現的前列腺癌根治術的效果顯著,已形成“中國特色”,加之臨床診療藥物的不斷豐富,中國的前列腺癌已逐漸從“發病大國”成為“診治強國”,“所以我們要持續重視學科建設,以臨床帶動科研,以科研提高臨床,不斷推動多學科團隊(MDT)建設。只有這樣才能幫助患者進一步完善全病程管理,提供更加精準的治療策略,從而進一步提升前列腺癌的臨床診療水平,達到最終診療目標。”

  阿斯利康全球高級副總裁,全球研發中國中心總裁何靜博士表示,阿斯利康以患者為中心,在前列腺癌、腎癌、尿路上皮癌等領域不斷探索創新療法,將全球新藥盡快帶到中國,助力中國泌尿學科建設水平的提升,不斷推動中國前列腺癌診療規範應用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