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2022年我國近海資源狀況持續改善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2月2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朱彩雲)海洋伏季休漁執法是每年“中國漁政亮劍”系列專項執法行動的重頭戲。農業農村部今天發佈的10起執法典型案例中,就包括“粵某漁30058”等船違反禁漁期規定非法捕撈、收購、轉載漁獲物案。

在今天的新聞發佈會上,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劉新中介紹,海洋伏季休漁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國家持續時間最長的資源保護制度,經過不斷地完善,目前每年5月1日到9月16日,除極個別作業方式和特許捕撈外,全部海洋捕撈漁船和配套輔助船都要實施階段性休漁,做到“船進港、網入庫、人上岸”。

“大家可以看到,這個制度一實施,在夏季海上基本上沒有漁船,這項制度的實施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對遏製與減緩我國海洋漁業資源衰退發揮重要作用,充分體現了我漁業大國責任擔當。”劉新中說,2022年,近海資源狀況持續改善,開捕後,鮁魚、魷魚、口蝦蛄、梭子蟹等主要品種捕撈產量均不同程度提高,大黃魚、帶魚等優質魚種也明顯增多,去年釣帶顯著增加,山東、江蘇等地漁船日產量同比增加10%-20%。

對於2023年的安排部署,劉新中表示,在休漁執法上,將強化重點對象監管,加強釣具漁船、休閑漁船進出港檢查,嚴查船證不符、證業不符問題,同時加快裝備升級改造,提升漁政執法船艇速度,提高打擊快艇偷捕能力。在強化漁船動態監控上要充分運用全國漁船動態監控系統,逐船標註專項捕撈漁船信息,開展動態船位實時監測,全天候篩查研判違規漁船,實時通報地方依法核實處置。此外,還要強化異地休漁漁船監控與強化協同聯動。

劉新中補充說,休漁執法多年來,異地休漁是個難點,“比如,船籍港在遼寧,它的生產作業在山東,為了便於生產,在山東休漁,這在過去是一個盲點”,他介紹,這兩年強化異地休漁漁船監管,主要是建立好船籍港地和休漁地的執法聯動、協調配合。

責任編輯:寧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