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暖春|劉敏濤重返舞台演《俗世奇人》:我其實一直都在那裡

話劇版《俗世奇人》本週末將來到上海,3月3-5日在上海文化廣場演出三場,並作為由上海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指導,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主辦的“禮讚新時代,奮進新徵程” ——演藝大世界·全國優秀舞台藝術作品展演的參演劇目登台。此次上海場演出是全明星版陣容,領銜主演劉敏濤、徐鬆子等都在演出前來到上海。

在接受採訪時,在劇中主演關二姐一角的劉敏濤備受關注。在影視劇中留下了各種深入人心的舞台形象後,這是中戲表演系畢業的劉敏濤再一次回到了戲劇舞台。事實上,作為天津人藝的演員,劉敏濤此前很多年都對話劇舞台很熟悉,不過,距離上一次演出話劇已經過去13年,2009年,她在話劇《北平1949》中扮演傅作義之女傅冬菊。劉敏濤說:“我是1993年考進中戲,1997年畢業,距離我在北京讀書正好過去30年時間。這些年,舞台一直在我心中,在我內心最深處的那個地方,是無可替代的。所以這一次,也正好是我學表演30年,給上海觀眾交上的一份作業。”

《俗世奇人》劇照,劉敏濤和徐鬆子 蔡園 攝《俗世奇人》劇照,劉敏濤和徐鬆子 蔡園 攝

《俗世奇人》改編自馮驥才系列小說,而劉敏濤在劇中扮演的關二姐是小說中沒有的角色,是編劇黃維若創作,併成為串聯全程的關鍵人物,在這個角色上,集合了原著中諸多奇人性格特點:敞亮、好爽、義氣、幽默、熱情、較真、守規矩講理講面。最終,“關二姐”作為線索的結構,她的“炮打燈酒館”成為全劇背景,串聯起眾多“奇人”。

據劇組介紹,此前小說原著作者馮驥才在排練階段來現場探班時表示:“我是懷著強烈的好奇心來的。最早製作人劉忠魁找我時,我不抱任何希望,因為這個小說搬上舞台幾乎不可能。現在見到演員在台上的時候,我有一種特別的感覺,我的小說人物活了,上台來了。” 他在現場笑說,到時候要拿到話劇“關二姐”改編權,將 “關二姐”寫成一篇奇人小說。

而拿到劇本後,劉敏濤恰恰覺得,因為是小說里的“編外人員”,自己的創作空間反而要大一些。和這些年每一次人物創作一樣,她照例給關二姐寫了一份人物小傳。“我不管演話劇還是影視,只要是我的角色,我都會寫一個比較長的人物小傳。我有一個厚厚的本子。關二姐可以說是堅韌、隱忍、善良、豁達、勇敢,然後睿智,然後還有一些潑辣,很多風趣,很多迎來送往的這種。但其實慢慢寫完了之後,那些東西都已經丟掉了。真正的在排練場在舞台上的時候,每一場都是不一樣的,很多的功課慢慢就內化成這個人物了。

“我覺得這就是舞台,是它吸引我的魅力,也是我熱愛它的地方。”

劉敏濤劉敏濤

這些年,劉敏濤在影視界風生水起,塑造了很多觀眾熟悉並喜愛的角色,而她在舞台上的過往卻很少被提及。時隔13年回到天津人藝的劇組舞台,她說,其實這些年一直都在和劇院保持著創作上的交流和聯繫。“這個戲的導演鍾海也是我們天津人藝的老院長,每年他都會拿很多戲劇的本子我們一起交流,但是一直都沒能碰上,有時候可能覺得角色不合適,有時候可能時間不太適合,有時候又大家都覺得沒有特別有興趣和有激情去做這麼一個東西出來。但這一次,確實是角色我也喜歡,也合適,然後時間就必須把它騰出來。”

不過,《俗世奇人》前後籌備了8年,劉敏濤也離開舞台整整13年。但她對於自己這一次回歸卻說:“我不是回來,我其實一直都在,我沒有離開過。舞台一直在我心中,在我心裡在內心最深處,是無可替代的。”

劉敏濤給自己的演員定位很“傳統”:“我就是一個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演戲的人。我覺得無論影視還是話劇,不管在哪個領域,你只要認真踏實去做一件事,專注這一件事,在那一刻我覺得就是成功。在我心裡,演員其實並沒有所謂成功和失敗,我只是一直在很認真去做這件事,我喜歡做的事他能又讓我有好的生活,有金錢的回饋,他要讓我很富足,我的內心我覺得我是很富足的。所以我真的很熱愛表演,我希望自己能做一棵常青樹,一直在這條路上走下去。”

責任編輯:陳詩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