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圍繞“十四五”規劃實施開展民主監督

(兩會觀察)把握性質定位 完善制度機制——全國政協圍繞“十四五”規劃實施開展民主監督工作

中新社北京3月1日電 (記者 劉舒淩 楊程晨)2022年8月,一個高級別調研組從北京來到黑龍江省撫遠等地,查看侵蝕溝治理等實際情況,與當地農業和水利技術人員、省市縣黨政有關負責人及權威專家當面交流,主題是加強黑土地保護。

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四省區擁有2.96億畝黑土地,被稱作中國“耕地中的大熊貓”,長期不合理耕作、高強度利用導致黑土“量減質退”。來自全國政協的這個調研組連續兩年就此開展民主監督,形成的相關報告正推動各方面共同做好黑土地保護工作。

類似這樣的調研組,全國政協共有十個,兩年來忙碌於全國政協及各省區市的基層不同現場,根據中共中央決策部署,圍繞“十四五”規劃實施開展民主監督,為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持續探索創新。

協商式監督 務實且積極

2021年以來,全國政協10個專門委員會在專項民主監督工作中完成20篇民主監督報告,615篇社情民意信息。作為中國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政協準確把握協商式監督性質定位,不斷豐富民主監督工作形式,積極推動中央重大決策部署順利實施。

2022年的10篇監督報告,包括“推進退役軍人保障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進鄉村建設,改善人居環境”“加強黑土地保護”“促進體教深度融合”“加快推進社會適老化改造”“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落實情況及建議”“‘十四五’規劃對外開放重大舉措落實情況”及“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等10方面。

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辦公室有關處室負責人告訴中新社記者,2018年該專委會就已圍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進行調研考察,兩年前這一工作列入民主監督後,在調研中更堅持問題導向,並選擇農村改廁這一小切口,從政策層面助推鄉村人居環境的整治提升。

近期,針對農廁糞汙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缺乏統籌規劃等問題,農業農村委2022年民主監督報告中提出的相關建議收到多個中央政府部門來函反饋採納落實情況,並介紹工作進度及年度工作計劃。此外,全國政協與各省區市政協農委經三個月主題討論,形成的45篇報告和45個改廁典型案例,已報送相關部門研究參考。

全國政協辦公廳有關工作人員認為,觀察專項民主監督成效,一方面,是民主監督報告的意見建議得到中央部委或地方政府採納,推動了工作落實,或者在協商、討論、調研中逐步推動形成共識;另一方面,積極發揮政協委員主體作用,讓委員“說了不白說”,進一步激發責任擔當。

“說的對、聽得進、推得動”,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向著這樣的目標努力。

階段性進展 有閉環追蹤

專項民主監督的過程,既有“摸清實際情況—提出監督意見—反饋辦理情況”,如今還有“補充瞭解情況”。

2021年,全國政協社會和法製委員會就“加快推進社會適老化改造”前往四川、湖南調研,形成高質量調研報告上報中央領導。2022年,為持續推動相關工作,再次前往湖南,就前一年發現的問題隨機查看落實情況,並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意見建議。

社法委辦公室有關處室負責人告訴中新社記者,調研組第二年到湖南長沙、湘潭等城市,看到特殊困難家庭適老化改造工作有明顯進展。同時,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項需持續推動解決,如發現老舊小區加裝電梯仍是較為艱巨的工作。

據測算,“十四五”時期,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步入中度老齡化階段。適老化改造與各省區市地方的經濟發展、社會發展水平直接相關,不可能一蹴而就,須久久為功,但民主監督工作有助於推動各方形成共識。今年,該專委會將進一步就居家社區和公共交通適老化改造開展監督調研,為開好“加快社會適老化改造”雙週協商座談會做好準備。

全國政協各專委會兩年來積累了許多重要經驗,有助於進一步完善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制度機制,有望在不久後形成相關工作辦法。

換屆不斷檔 繼續探索創新

今年三月全國政協大會,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將首次亮相。自2021年起圍繞“十四五”規劃實施開展的民主監督工作須持續五年,會否因換屆受到影響?

據介紹,這一專項民主監督工作在第一年就形成相關工作計劃,廣泛徵求了有關方面意見建議,經中共中央批準後印發實施,其科學性、權威性有保證。相關工作也不存在因換屆而出現斷檔的問題。

兩年來的實踐進一步豐富了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工作的探索創新。相信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將積極、用心參與到未來三年的視察調研、會議討論、報告起草等工作中,與各專門委員會一同積極探索多種監督形式,更好地開展協商式民主監督,深化共識、推動工作,在中國國家監督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