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里長了乒乓球大小腫瘤 精細微創術為癌變“排雷”

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

近日,周女士到成都金牛區人民醫院做健康體檢,在做胃腸鏡檢查時候,發現結腸處有一個乒乓球大小的“疙瘩”。

該院消化內鏡中心翟慶君副主任醫師接診後,對周女士進行內鏡檢查發現,這個“疙瘩”是一個側向發育腫瘤,大小4cm×4cm,並認為目前該病灶無明確癌變徵象,但癌變風險極高,經溝通後,決定對周女士進行內鏡下結腸腫瘤黏膜下剝離術(ESD)。

據介紹,大部分的結直腸腺瘤或者早期結直腸癌,基本都表現為隆起型病變,內鏡下切除相對來說較容易。但周女士的腫瘤是側向發育腫瘤,沿黏膜表面側向生長,就如同“烙餅”一樣,緊貼著腸壁,內鏡下切除的難度大大增加,經過近2小時耐心、細緻的操作,周女士的腫瘤被成功完整剝離,阻止了一例結腸癌的發生。

術後,周女士感慨自己太幸運了,能及早發現問題,並第一時間進行治療。“要不然這顆‘定時炸彈’就一直在身體里,哪天‘爆炸了’就遭罪了。”因此,她特別感謝區醫院消化內科的醫護人員。

翟慶君副主任醫師介紹說,腸道腫瘤多是由腸道息肉增生病變而來,跟家庭遺傳、飲食習慣等有關。

在早期,腸道腫瘤的患者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被忽略,偶爾會出現便血、腹瀉或便秘,而這些症狀很容易誤診為痔瘡、肛裂、慢結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便秘、闌尾炎等疾病,隨著時間推移,腫瘤越長越大,患者可能會出現便血和腸道不適等症狀,但那時腫瘤往往已經惡變成癌了,而診斷胃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內鏡檢查。

因此,翟慶君副主任醫師建議40週歲以上的人群在進行健康體檢時候可以考慮安排一次腸鏡檢查。如果有腸癌家族史,有過腺瘤型息肉或者因腸癌曾經進行過手術治療的,建議二至三年左右進行一次腸鏡複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