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為何變白了

祝淳翔

去年居家,百無聊賴中,刷了許多以前未曾完播的中外老劇,連帶著還看了不少短視頻。有位叫“弓手冬郎”的視頻主播,在B站上詳解86版《西遊記》電視劇與原著的差異,頗引起我的注意。他說,86版《西遊》中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將下界捉拿孫悟空的一段情節,基本上照搬上海美影廠的經典動畫片《大鬧天宮》,而與《西遊記》原著大相逕庭。哪吒手上使的一杆火尖槍,實際源於《封神演義》里的哪吒形象,與《西遊》無關。又如四大天王各顯神通,打法異常繁複,卻也是原著小說所沒有的。眾所周知,動畫片《大鬧天宮》人物造型概由美術大師張光宇設計,國人無不深嗜。可見前作一旦喜聞樂見,深入人心,不去借鑒是不行的。

楊潔導演在《敢問路在何方:我的三十年西遊路》里憶及,在劇作開拍之前,“作為內部的觀摩,看了一點日本和台灣拍的《西遊記》片斷,他們的特技使我驚奇,但內容實在不堪!記得裡面有這樣的情節:孫悟空能夠一棍子把地鑿穿,噴出來的石油能夠達到天上!唐僧哭著喊著要和妖怪結婚;被孫悟空打昏了,豬八戒跳大神,要把唐僧喚醒;唐僧是女人演的……如此種種。看了不到一集,我就不想看了”。從字裡行間,讀者不難讀出楊導的內心充滿定力,面對前人的胡編亂改很不以為然。

日本版《西遊記》,應指1978年由堺正章主演孫悟空的那一版,雖說改得面目全非,難合中國觀眾口味,但楊導實際上照樣有所借鑒。正如B站另一位視頻主播多年前已指出的,86版電視劇中孫悟空從石頭中誕生、與如來佛祖打賭、被壓五行山等等情節,幾乎亦步亦趨承襲自78日版《西遊》,“連鏡頭角度都一樣”。

切回主題,聚焦於86版《西遊》里豬八戒形象的改編問題。揆諸《西遊記》原著第十八回“觀音院唐僧脫難,高老莊行者降魔”,八戒的長相是“黑臉短毛,長喙大耳”,分明是一頭中國傳統黑豬的形象。而紹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里,舞台上由七齡童扮演的豬八戒確實頭戴一個黢黑面孔的豬形頭套。甚至追溯至近一百年前,1927年中國首部西遊題材電影《盤絲洞》里,八戒同樣化妝成長嘴大耳的黑豬精。這裏不妨插一句題外話,《盤絲洞》電影里扮演唐玄奘的男演員蔣梅康,性格“謙和有禮”,製片方上海影戲公司的同人“莫不與親,其個性至恬靜”。尤其是,蔣梅康生得男人女相,估計會令不熟悉的默片觀眾誤解其性別。或受此影響,多年之後島國的西遊題材電影便常以女演員飾演唐僧。

那麼八戒為何變白了呢?有人解釋稱,新中國從西方引進了瘦肉率更高的白豬,而中國香港在1966年至1968年拍的多部西遊系列電影中,八戒都是白的。前者可以印證藝術源於生活,後者則提供更直觀的視覺感受。在電視劇拍攝期間,楊導確實去過香港,不過其目的是去“偷學”使用鋼絲繩等特技,最終迫於經費不足,只得因陋就簡。而在她赴港之前,八戒的形象早已定了下來。換言之,影響她作出這一決定的,並非港版《西遊》電影。

其實1963年上海人美版的趙宏本繪《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連環畫里,八戒的形像已與傳統黑豬大相逕庭,變得又白又胖。又見到台灣82版《新西遊記》電影里八戒變成了白豬,楊導即便只看過片段,依然受其啟發。當然還得與化妝師王希鍾商量。“豬八戒的耳朵應該立著還是掛著,是黑豬還是白豬?……豬八戒的肚皮沒有真實感,沒有彈性……這些也都是王希鍾正在研究改進的問題”。在楊導心目中,豬八戒“憨態可掬,可笑又可愛”,這樣的喜劇審美形象怎能以恐怖猙獰的面目示人呢?於是,縱使製定了“忠於原著,慎於翻新”的八字方針,八戒終究還是變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