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浩委員建議:推進基層呼吸病專病診室建設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賈驥業)“建議以慢阻肺病、哮喘等呼吸慢病為核心,以流感及新冠病毒等呼吸道傳染病為對標,建立基層呼吸病專區,製定平戰結合轉換的機制和技術標準。”今年,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吳浩關注基層呼吸疾病防治工作,他建議,加速推動社區開展更為有效的呼吸慢病和呼吸道傳染病規範治療和管理,築牢基層網底。

當前,“健康中國”已被提升為國家戰略。據吳浩觀察,數年來經社會各方共同協作,我國呼吸疾病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從全國範圍來看,各地醫療資源發展不均衡依舊是一個主要問題。在多種其他常見呼吸道傳染病與全球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交替的背景下,基層呼吸疾病的防治工作面臨新的要求和挑戰。

在吳浩看來,我國基層呼吸疾病的防治工作仍面臨以下問題。首先,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如流感、新冠病毒因其空氣和飛沫的傳播方式,傳播迅速和廣泛,與其他傳染病相比更容易發生爆發甚至大流行,早發現早治療,防治重點應放在基層。基層醫療是我國慢性病防治的關鍵領域,在所有慢性病的防控之中,呼吸慢病管理最為複雜,需要重點突出。

其次,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是嚴重影響我國居民健康的四類重大慢性病之一。數據顯示,我國呼吸慢病患者總數已超過3億人。在我國的哮喘診療現狀中,僅28.8%的哮喘患者曾被醫生診斷過,僅23.4%的做過肺功能檢查,這其中僅有5.6%的哮喘患者接受過吸入糖皮質激素。在“健康中國2030”的26項行動指標中,呼吸疾病相關指標共占6項,其中,慢阻肺知曉率2030年的目標是達到30%,但與之相反的是,目前民眾對慢阻肺的知曉率僅有2.6%,哮喘患者僅有四成實現病情控製,巨大數據落差的背後是沉重的醫療負擔。

對此,他建議,建設基層標準化、規範化呼吸病專長診室。吳浩表示,要結合基層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探索構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呼吸慢病管理能力綜合評價路徑,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廣泛開展呼吸病管理能力評價,推進基層呼吸病專病診治工作。

他強調,人員配備及能力提升,應該著力於以呼吸病為專長的全科醫生的培養,並通過專培、專修、單修等培養機制,學習呼吸專業知識提高其處理呼吸系統常見病、多發病及呼吸道傳染病識別和處置的能力,以規範化診治流程,同質化實施基層呼吸病管理。

基層呼吸病專區的醫務人員不僅承擔著呼吸病高風險人群的篩查、呼吸病患者的診斷、治療、隨訪、教育和管理;也是應對呼吸道傳染病的人才儲備。要對基層呼吸病專區設備設施及藥品配備、門診運行、醫療質量管理、家庭簽約、健康管理等考核等進行標準化要求,並製訂基層呼吸病專區評級標準並進行評級認定。

同時,他還建議,完善基層肺功能儀器及藥品配備。吳浩提出,對基層醫療機構配備肺功能儀器、人員操作培訓給予經費支持,並提供督導落實方案,將有效改善基層呼吸慢病的早期篩查能力和診療質量。隨著一線用藥指南在不斷更新,基藥目錄作為基層配備藥品目錄也應與時俱進,基層基本用藥應不斷補充完善,把更安全更有效,在基層使用更方便,老百姓能夠承受的新藥及時納入基藥目錄,完善用藥銜接,實實在在惠及老百姓。

在吳浩看來,基藥目錄調整有必要重點考慮重大慢病防治的基本用藥需求。尤其在慢病控製和分級診療的大方針下,基層醫療問題和鄉村衛生問題都與藥物政策息息相關,要著重保障慢病的基層用藥。

責任編輯:寧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