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瘤子,太誇張了!”醫生“賭”了四次,18歲少女絕處逢生
四次對賭,華山醫院金垂體醫療團隊終於為18歲的花季女孩小虹(化名)贏回了一條生命,也在下丘腦和腦幹這兩個生命中樞,同時也是“手術禁區”,插上了象徵勝利的小紅旗。
“邪門”的腫瘤,聞所未聞
第一眼看到小虹的腦核磁共振片子,即使是“閱瘤無數”的趙曜教授也深深倒吸了一口涼氣:這瘤子,太誇張了!
且不說它內含的十幾個“魔眼”般猙獰的囊腫,像石榴籽一樣相互包裹、擠壓,直插大腦核心區;單就它直徑超過4釐米,擠滿整個腦深部的中央區域,也是聞所未聞,國內外文獻罕見有過這個位置這麼大腫瘤的報導。
瘤子的“主人”,是一個年輕的女生,頭無力地靠在媽媽肩上,已無法交流和對話。醫生一問詢,媽媽就泣不成聲:女兒今年剛上高三,幾週來整日頭疼、時不時陷入昏睡,情況越來越糟糕。
年輕的病人,猝不及防的家庭。病房裡,這樣的場景常常讓醫生唏噓。
這麼大的腫瘤,這麼“險要”的位置,不僅會梗阻腦脊液循環、引起顱內壓增高,還會直接壓迫周邊的神經和血管,引起昏迷、失明、大小便失禁和多臟器功能代謝紊亂等症狀,危及生命。但是,如果手術,同時在下丘腦和腦幹這兩個手術禁區“耍刀”,無異於虎口拔牙,任何醫生都沒有十足把握。
現場氣氛凝滯了一小會後,趙曜說了一句:先收下來吧,只能賭一下。他心裡也沒底。但是,這裏是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也是國內外著名的下丘腦-垂體腫瘤多學科融合診治中心,對患者而言,是治療的終點站。
第一次賭,化療無效,輸了
在厚厚的數遝檢查單中,醫生注意到一組關鍵指標:甲胎蛋白(AFP)和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兩個腫瘤指標高出正常值240倍和470倍,提示化療可能會腫瘤對有效!
按照國際最新指南,腫瘤科黃若凡副教授定出了依託泊苷+順鉑/異環磷酰胺+依託泊苷交替化療的方案,希望能用藥物為女孩“搏”到一線機會,很可能也是唯一的機會。
第一輪化療開始,很快,醫生嚐到了一絲“甜頭”:小虹的症狀有減輕,人的反應清楚了不少。估計是腫瘤有縮小!
可是,就在大家暗自慶幸的時候,情況卻急轉直下:化療後的第10天夜裡,小周突然出現嗜睡、淡漠、嘔吐,很快陷入昏迷,大小便失禁。
CT檢查後發現:雖然腫瘤部分區域有縮小,但其他部分的腫瘤反而增大了!長大的腫瘤完全堵死了腦脊液循環,導致急性腦積水和顱內壓進一步升高,將已經在穀底的小虹再一次推入了深淵。
第二次賭,引流救急,小贏
趙曜沒有放棄,他決定為小虹再“賭”一把。
當天夜裡,趙曜帶領團隊進手術室給女孩做了腦外室引流急診手術。由於腫瘤體積太大,同時堵塞左右側腦室的腦脊液循環,醫療團隊只能突破常規,在左右兩邊的顱骨上各鑽開一洞,將兩邊腦脊液同時引流。
手術成功!帶著兩根引流管“辮子”回到病房的女孩慢慢醒了過來,意識比之前清醒了一些。
絕處逢生,扳回一局。
第三次賭,再次化療,又輸了
按照既定的化療方案,國慶假期,神經外科、放療科、腫瘤科、內分泌科、感染科、病理科專家進行反複討論,連血液科醫生也加入了保障,為第二輪化療做好充分準備。
10月下旬,第二輪交叉化療開始,所有人屏息祈禱。
可惜,天不遂人願。第二個化療療程下來,腫瘤不僅沒有縮小,局部再一次增大。
葉釗醫生還記得,他把第二次化療失敗的消息告訴女孩媽媽時,她眼神里的那種崩潰。守了2個月,卻只能眼見女兒的情況越來越糟。
第四次豪賭
終極一搏,絕處逢生,贏了
眼看就要“彈盡糧絕”,面前只剩下了開刀一個選項,“喊停”的聲音也不絕於耳,其中不乏國內一些頂尖水平的手術醫生。
“這個位置,分分鍾下不了台;下了台,也醒不過來,最多是植物人。”
趙曜找到了他的老師、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周良輔院士。周院士認真看完各項檢查結果、聽趙曜介紹完情況,這位神經外科“掌舵人”只問了簡單的一句:除了開刀,還有其他辦法嗎?
想要救下這個女孩,此刻只有開刀。
但這一台刀,極有可能在台上下不來,或者開完刀再也醒不過來,幾無勝算。
面對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18歲生命,趙曜決定聽老師的:知其不可為而為。
這無疑是一場豪賭。
核心挑戰是如何在下丘腦和腦幹這兩個“手術禁區”里施展手腳:既要爭取全切除腫瘤,又要防止下丘腦和腦幹的損傷。這兩處都是生命中樞,密佈無數的神經核團,掌管人的呼吸、心跳、意識、大小便、體溫、血壓、進食、生殖、內分泌代謝、臟器功能等一切生理活動和肢體活動,處處是惹不得的“機關重地”。
為了這一場生命的“豪賭”,金垂體團隊做了可以做的最周全準備,考慮了每一種可能發生的情況。最終決定,採用內鏡經鼻腔微創手術。
內鏡從鼻腔進入大腦深部取出腫瘤,雖然手術路徑長且深,但手術視野相對理想,正面“迎戰”腫瘤對腦組織損傷小。但該手術路徑完全是“孤軍深入”,如同在地球球心的深部礦井裡挖礦,操作空間狹小,各類手術器械的使用受限,如遇血管破裂、腦膨出等“類似塌方”的險情,搶救起來非常困難。為此,手術組還預留了開顱手術的備用方案,以進行搶救和切除位於經鼻腔入路手術盲區的腫瘤。這種預備的“上下聯合入路”手術方案,是目前國際最先進的處理複雜腦腫瘤的手術方法,只是對手術團隊的技術有極高的要求。
10月20日,按照計劃,上午9點,趙曜、曹曉運、周翔、喬霓丹、葉釗、張逸超組成外科手術團隊上了手術台。
進入和對手的“肉搏”,情況之複雜超過預期:腫瘤佔據著整個下丘腦,不僅體積巨大,且質地很韌,還混有堅硬的骨質成分。常規的吸引器無法將腫瘤分塊吸除,而是用了鋒利的手術剪刀將腫瘤一塊一塊剪下來,甚至動用了“毀損”神器超聲刀,將最硬的腫瘤超聲粉碎後再吸除。靠著“刀尖上舞蹈”般的細緻,醫生一點點地將腫瘤內部掏空,最後將其周邊從下丘腦小心剝離。
但處理完腫瘤“主體”,眼前一幕讓手術團隊愕然了:腫瘤下方還有約5%的部分,竟然完全嵌入腦幹的內部,且緊貼住位於腦幹前方的基底大動脈及其分支大腦後動脈的血管壁!“腫瘤就像牙齒咬住肉”一樣緊咬著腦幹和大動脈,拔出腫瘤時稍有不慎導致腦幹受損或血管破裂,患者必死無疑。
靠內鏡才能進入的大腦深部,一旦發生動脈破裂,就像礦井裡的瓦斯爆炸,根本來不及搶救。
這噩夢般的一幕以前曾經發生過,那一次,病人沒有能夠下手術台。
此刻“收手”,結束手術,也不算失敗,畢竟絕大部分腫瘤已經切除,為女孩贏得了生存時間。但是,經驗豐富的醫生都知道,此刻一旦“手下留情”,女孩生命倒計時的鍾聲就已響起,短則數月,長則若干年,這部分殘留腫瘤一定還會長出,但結疤後的手術創面,不會再給她第二次手術機會。趙曜下定決心:再最後“搏”一把。
手術室外,女孩媽媽把所有的決定和信任都交給了醫生。
靠著抽絲剝繭般的功力,冥冥當中的天助,數次屏息凝氣和心跳加速,活過了幾個“必死”的卡點,花費整整1個多小時,手術團隊終於將這賸餘的5%腫瘤全部剝離,腦幹和大動脈壁毫髮無損。驚險刺激程度,堪比拆彈!
整個手術,曆經9個小時。當手術成功的消息被發到各大神經外科工作群,無數人點讚,覺得不可思議。
手術室里的一場生死博弈
不離不棄,重獲新生
“孩子,我們回家!”
手術次日,女孩醒了過來。在床旁守護了整整3個月的母親這一刻終於掩藏不住內心的百感交集,拉著女兒的手,留下了幸福的眼淚。
接下來幾天,內分泌科張朝雲教授積極調整術後內分泌激素和電解質;感染科李寧教授精心調整抗生素方案治療顱內感染;神經內科趙重波教授指導促進意識恢復的藥物方案;康複醫學科朱玉連主任治療師和中西醫結合科劉愛華教授採用各種治療手段,促進患者肢體活動和意識記憶功能的恢復;腫瘤科黃若凡副教授則在籌劃下一次的綜合治療方案。病情穩定後,小虹再次接受了腦積水分流手術,將頭上的兩根“小辮子”外引流管拔除,改為內引流,把過多的腦脊液引流到腹腔。
讓所有人高興的是,切除腫瘤的病理檢查提示:成熟畸胎瘤,與術前判斷一樣,預後不錯。意味著小虹將有可能獲得真正的痊癒。
在“金垂體”大家庭的齊心合作下,女孩身體逐漸恢復,能夠下地行走,正常交流,開始接受康複治療。
手術後康複訓練
趙曜教授感慨良多:“這麼棘手的情況,一輩子都難得碰到幾回。大腦最深部的下丘腦和腦幹,卻被這麼巨大的惡魔腫瘤盤踞。對於任何醫生都是巨大的挑戰。但金垂體團隊眾多學科的專家們,都沒有放棄,堅持了下來,終於為女孩贏得了生命。作為醫生,這是最令人開心的時刻。也是我們肩負的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終點站’的責任與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