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是站在土地上的“仙人”

周裕鍇教授對話傳習誌願者:

青年傳習誌願者胡邠提問。

小學生傳習誌願者鄔晨曦提問。

  在3月17日晚的名人大講堂“東坡文化季”收官之講的結尾,周裕鍇教授說,希望大家不只是把蘇軾當作一個文學家、藝術家,甚至是“快樂天才”,他還是一個擁有著實幹精神的政治家。講座結束後,四名傳習誌願者向周裕鍇教授請教了們對於蘇軾好奇或是疑惑的問題。

  大學生肖梟提問:如今有人會將李白與蘇軾比較,當代年輕人能夠從這兩位迥然不同的文人身上學到什麼?

  “在宋代的時候,蘇軾也會被人比作李白,他們把蘇軾稱為‘謫仙’,而蘇軾自己也會在他的詩中有意無意地把自己跟李白寫在一起,但這兩位文人有很大的不同。”周裕鍇教授進一步解釋道,他們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治國才能。“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他引用李白的《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來形容這位“詩仙”的特點,“李白是一個尋仙的詩人,他的詩中充滿了浪漫情懷。但他幾乎沒有什麼治國情懷。”

  而蘇軾是站在土地上的人。“蘇軾一直在勤勤懇懇地工作,他工作的時候就不像神仙了。”周裕鍇說,蘇軾在徐州抗洪的時候,曾站在城牆上,直面可能會淹沒徐州的滔滔洪水。“他一定會與這座城一起退與進,所以在洪水退了以後,他修了一座黃樓。在中國五行的概念中,黃色就是土地的顏色。”周裕鍇教授說,蘇軾“謫”到人間以後,就變成了一個優秀的凡人。

  或是因為蘇軾的人生態度,或是因為他在文學藝術上的造詣,後世很多人都將蘇軾當作榜樣。來自成都市龍江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鄔晨曦十分好奇,蘇軾的童年是否有屬於他自己的榜樣?

  對此,周裕鍇教授介紹,蘇軾的童年曾經將範滂作為榜樣。“範滂是東漢的一個清流之士,他在做地方官的時候專門打擊惡霸豪強。後來一些有權有勢的人就把他逮捕起來,要處死他。”蘇軾在讀到《範滂傳》的時候,對自己的母親程夫人說,對不起母親,我要做範滂這樣的人。程夫人答道,既然你可以是範滂,為什麼我不能做範滂的母親?“這在《宋史·蘇軾傳》中有記載,蘇轍給蘇軾作的墓誌銘里也記載了這個故事。”周裕鍇教授建議這位小學生,“你要知道中國古代有個範滂,他曾經是蘇軾要用一生去學習,也是為真理和正義獻身的榜樣。”

  青年傳習誌願者胡邠在四川博物院“高山仰止回望東坡——蘇軾主題文物特展”中擔任誌願講解員。她在講解中發現,雖然大家都很瞭解蘇軾的文學和藝術成就,但是對於他的政治理念知之甚少。她向周教授請教,有沒有文物或者具體的事件能夠在講解中更精準地傳達蘇軾的民本思想。“蘇軾所寫的《二疏圖讚》,能夠體現他的民本思想。”周裕鍇教授回憶自己的看展經曆,予以解答。

  傳習誌願者柯曼迪是一名電力工程師,她認為蘇軾的身上融合了中國古代的多種思想。於是她提問,儒釋道三種不同的思想在蘇軾身上有何不同的體現?

  “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周裕鍇教授說,“它們各有功能,負責蘇軾身上不同的‘部分’。”四川自古以來就是文化包容之地,多出創造性的人才,儒家思想、道教思想、佛教思想在此都能夠立足。“漢代的揚雄,唐代的陳子昂、李白,宋代的蘇軾,他們都對中原文化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周裕鍇教授舉例說道,“蘇軾的儒釋道,我想應該是以儒家的情懷治國安民,用道教的思想去養生,用佛教的思想去養心,看透塵世間。”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劉可欣攝影陳羽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