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忠州刺史到元和名相

李吉甫像 忠縣美協主席餘勝畫 李吉甫像 忠縣美協主席餘勝畫
《元和郡縣圖誌》

李吉甫

李德裕 李德裕

□秦勇

大唐興亡近300年(618年~907年),其中中唐70年(766年~835年),內憂外患,戰亂頻發,李唐王朝由盛轉衰,日漸式微。皇帝們身陷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爭鬥三大魔咒,無不渴望“中興大唐”,再創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何為盛世?誰能中興?

所謂盛世,最具標誌性的就是統一天下、國泰民安。盛世的締造,需要一位雄圖大略、叱吒風雲的帝王,也離不開一個個扶翼大運、勵精圖治的宰相。劉邦君臨天下有蕭何、張良,李世民貞觀之治有房玄齡、杜如晦,李隆基開元盛世有姚崇、宋璟……

中唐曆經“涇原兵變”“四王二帝之亂”“二八王司馬事件”……皇帝們忍辱負重,走馬換燈,被稱作“中興之主”的似乎只有唐憲宗李純。在李純努力下,安史之亂終於塵埃落定,天下百姓迎來了一個葉葳蕤、花爛漫的“元和中興”時代。

李純締造的“元和中興”,名相李吉甫功不可沒。

兩度拜相,皇帝重臣

唐大曆十四年(779年),李適即位,李吉甫門蔭入仕,初授左司禦率府倉曹參軍,給太子李誦“站崗”。

唐建中四年(783年),“涇原兵變”爆發,唐德宗倉皇出逃奉天(今陝西乾縣),李吉甫扈從李適匡正朝廷典禮,參讚軍國機要,繪製軍事地圖,為長安光複赴湯蹈火,浴血殺敵,得到唐德宗的賞識。

李吉甫27歲擢升太常博士(從七品上),曆任屯田員外郎、駕部員外郎。然而,因宰相陸贄與竇參、裴延齡的官場博弈,慘遭政敵冷箭,以私駕公車(禦馬)之罪外放明州(今浙江寧波)長史。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吉甫很快起複忠州刺史、郴州刺史、饒州刺史。唐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太子李純登基,李吉甫回到長安擔任考功郎中、知製誥。隨後出任翰林學士,中書舍人,獲賜紫衣,進入大唐中央核心圈,成為李純的倚重之臣。

唐元和二年(807年),李吉甫擢升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居首席宰相。大刀闊斧改革弊政,打擊宦官,征伐藩鎮。之後,李吉甫慘遭陷害,審時度勢掛銜宰相出鎮淮南,疏濬運河,灌溉農田,大興鹽鐵,充實賦稅,為完成唐朝的統一大業韜光“備戰”。

唐元和六年(811年),李吉甫重返中樞,“中外延望風采”,再度拜相主宰政事堂,內參密命,外正戎機,竭心膂以振皇綱,勵精誠以輔元化,李唐王朝重現“中外鹹理、紀律再張”的政治局面。

鐵腕削藩,複興大唐

李吉甫主張維護中央權威,“削藩”複興大唐。

受李棲筠的軍事影響,李吉甫深諳製勝千里、駕馭諸藩的戰略戰術。首度拜相後,他就義無反顧地向藩鎮“亮劍”,一年之內強勢調換36個藩鎮節帥,讓大唐天下為之震驚。

西川節度使韋皋病逝,副使劉辟未升任節度使而反叛。李吉甫力挺唐憲宗發兵討伐劉辟,出謀激將高崇文八戰八捷平定西川。

鎮海節度使李琦系李唐宗室,聽信相士所言其妻鄭氏“要生一個天子”,遂重兵謀反。李吉甫再次強硬出手,調遣諸道唐軍圍剿鎮海,迅疾平定浙西,將李琦押送長安,斬於獨柳樹下。

為防吐蕃、回紇、突厥侵犯大唐,李吉甫進言唐憲宗恢復宥州,命鄜城九千神策軍屯墾駐防,充實經略軍。恢復夏州至天德軍軍事驛站,駐屯經略故城。徵調振武、天德軍墾田三千八百頃。徵調江淮30萬件兵器與千匹戰馬以充太原、澤潞軍。迫使吐蕃歸還安樂(今寧夏中寧)、秦(今甘肅天水)、原(今甘肅鎮原)三州,發兵收複原州城,促成“長慶會盟”。為大唐江山築起強大的軍事邊防體系。

李吉甫最大的功勞,是輔佐唐憲宗收複“謀獨”的淮西。

唐元和九年(814年),淮西節度使吳少陽去世,其子吳無濟匿不發喪,上表朝廷其父病重,意在自領“留後”,世襲“淮西皇帝”。

李吉甫力主向淮西開戰。他詳細繪製《河北險要圖》呈獻唐憲宗,夜以繼日籌謀軍事,緊鑼密鼓部署兵馬,起用張弘靖、裴度、李光顏、烏重胤、李愬等大批能臣干將,實施削藩“三步走”戰略,對“謀獨”的淮西以及河北三藩布下天羅地網。

唐元和十二年(817年)10月15日,中唐名將李晟之子李愬親率九千精騎雪夜突襲蔡州,生擒吳元濟。

淮西收複!長安乃至整個帝國沸騰了。河北諸藩震懾不已,相繼歸順朝廷。李唐王朝重現天下一統。

編纂地理圖誌開先河

“成當今之務,樹將來之勢,則莫若版圖地理之為切也。”李吉甫認為,地圖地理“事關興替、理切安危”。

李吉甫“猶長輿地之學”,親自編纂《元和郡縣圖誌》四十二卷。該誌以全國十道為綱,對唐憲宗時代47個藩鎮的地理沿革、人口貢賦、山川險易、交通要塞、軍事設施、水利、礦產、古蹟等進行系統全面敘述。《四庫全書》稱其“輿地圖經,唯此書為最古,體例亦為最善”。

《元和郡縣圖誌》繼承和發展了漢魏以來地理誌、圖經、圖記的優良體例傳統,融政治、經濟、文化、地理、軍事於一體,對宋代《太平寰宇記》,元、明、清各代的《一統誌》影響深遠,開創了我國地理總誌的先河,為唐憲宗和唐中央周覽全國形勢、製馭四方藩鎮、打贏削藩戰爭、加強中央集權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元和郡縣圖誌》成為我國現存最早又較完整的地理總誌,堪稱一部輔治經國之書,閃耀著一代名相忠心救國、鞠躬盡瘁的儒家思想和智慧光芒。

賦詩伊川,不遜李杜

《全唐詩》雖只有李吉甫四首詩,留傳下來的駢文、謝表、疏奏賦亦不過30餘篇,但其詩詞、奏表、文賦,文思富瞻,粲然可觀。

“龍門南嶽盡伊原,草樹人煙目所存。正是北州梨棗熟,夢魂秋日到郊園。”這首《懷伊川賦》,當是唐詩三百首中羈旅懷鄉的上乘之作,並不遜色於李白、杜甫兩位大咖所寫的伊川龍門詩。

“懷君欲有贈,宿昔貴忘言。”“蓬髮顏空老,鬆心契獨全。”“上公留鳳沼,冠劍侍清祠。”……李吉甫與宰相武元衡、鄭絪、權德輿以及詩人王建、崔備等人的詩酬唱和,更是誌情交融,感人至深。

學者孫星衍講:“唐宰相之善讀書者,吉甫為第一人矣。”如此,李吉甫的文學造詣也就不言而喻了。李吉甫編著的《元和國計簿》《十道圖》《六代略》等軍事、經濟、學術著作也頗富文采,但遺憾的是《李吉甫集》二十捲已亡佚。

李吉甫還推崇文學、拔擢文人,親自主持編撰詩文總集《古今文集略》二十捲、《麗則集》五卷以及《國朝哀策文》《梁大同古銘記》《類表》《百司舉要》等專著,還用心用情地提攜引薦在“永貞革新”中遭受謫貶的柳宗元、劉禹錫、程異。

父子良相,兩“興”大唐

李吉甫極不平凡。他具有容人情懷,不計陸贄前嫌,以德報怨,創造了“宰相肚裡能行船”的千古佳話;他具有為民情懷,在淮南疏濬河道灌溉農田,輕徭薄賦,修築的高郵“平津堰”被列為世界遺產。他具有愛才情懷,裴垍開出30餘人名單,“數月之內,選用略盡”;他具有山水情懷,在洛陽伊川營建亭台樓榭錯落、小橋流水縱橫的私家園林——平泉別業,令白居易都羨慕嫉妒;他具有博愛情懷,為愁嫁的公主、十六宅諸王“剩女”挑選郎君……

李吉甫的仕途中,有竇群、呂溫、羊士諤的羅織搆陷;有與牛僧孺、李宗閔為領袖的“牛黨”你死我活的恩怨情仇;有元和三年科舉舞弊案、長慶元年科舉舞弊案中庶族與士族的尖銳矛盾;有同年出生、同日拜相又誌同道合的武元衡被暗殺長安大街的驚天慘案……

唐元和九年(814年)10月3日。57歲的李吉甫溘然病逝。唐憲宗李純聞訊傷悼啜泣,賜李吉甫諡號“忠懿”。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民之秉彝,好是德“懿”。“忠懿”宰相李吉甫還把兒子培養成一位大唐宰相、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戰略家,詩人李商隱稱其“成萬古之良相,為一代之高士”。

李吉甫、李德裕父子皆學識淵博,忠心愛民,以身扞難,兩度拜相,拯救社稷,革故鼎新,功勳不朽。李吉甫輔佐唐憲宗李純,開創了中唐“元和中興”,封趙國公;其子李德裕輔佐唐武宗李炎開創了晚唐“會昌中興”,封衛國公。這在大唐300年曆史當中絕無僅有。

允文允武允複興,立德立言立國功。這,就是李吉甫。

(作者係中國作協會員 圖片由作者提供)

人物

李吉甫(758-814年),字弘憲,出身趙郡李氏西祖房,今河北省讚皇縣人,祖孫三代皆系大唐舉足輕重的經緯之臣,其父是禦史大夫李棲筠,其子是被譽之為“萬古良相”的李德裕。

李吉甫曾任忠州(現重慶市忠縣)刺史6年,開發鹽業、減免賦稅、體恤百姓。忠州也算是他的第二故鄉。

他與曾為官忠州的宰相劉晏、陸贄和詩人白居易,深受當地百姓愛戴,尊他們為“唐代四賢”,修建“四賢閣”世代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