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晚的圖書館邂逅蘇東坡 走進這位“全民偶像”的“破圈”之旅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3月25日,當蘇軾的傳世名篇飄蕩在仲春成都上空,走進夜晚的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就會發現在此處,能夠邂逅一個“穿越”而來的蘇東坡。
當晚,“圖書館之夜——深夜劇場”的首場活動“蘇東坡之夜”正在上演。四川人藝的經典話劇《蘇東坡》到來,主創們根據圖書館內的環境,對作品進行了特別的設計,並在負一樓的空間進行“少年蘇東坡和蘇母”“水調歌頭”兩場《蘇東坡》片段節選演出,呈現出一台在圖書館里演出的話劇。演出現場觀者如織,不少小朋友更是在演出後久久不願離去。
“蘇東坡之夜”現場
在演出結束後,四川人民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藝術總監董凡、四川博物院副院長謝丹,探討起了“全民偶像”蘇東坡的“破圈”之旅。作為中國文化史上的一顆璀璨奪目的巨星,蘇軾以他的天才、靈動、超逸,為後人留下一筆筆精神財富。而在文博、話劇領域,又將如何把這個“千古大IP”進行展現和解讀呢?活動現場,在兩位文化學者的講述中,觀眾有了些許答案。
“蘇東坡之夜”現場
當話劇《蘇東坡》走進圖書館
帶領讀者開啟“穿越”之旅
倘若在今年的春節期間走進四川博物院的“高山仰止•回望東坡——蘇軾主題文物特展”,也許能看到這樣一番景象:在展覽著素數真跡的展廳之中,由話劇演員扮演的蘇東坡穿越在眾多珍貴文物之中,結合現場的展陳,似乎穿越了時空,將到場觀眾帶回到了雅緻又別具風物的宋朝。原來,這是四川博物院與四川人民藝術劇院聯合打造的文博版話劇《蘇東坡》。而在當晚的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觀眾也領略到了一場圖書館中的話劇《蘇東坡》。
“蘇東坡之夜”現場
作為四川人藝經典劇目之一,該劇自策劃以來曆時八年之久、六易其稿,2018年首演以來,收穫了不菲的成績。講座現場,董凡也了話劇背後的創作故事,她表示,劇中還創造性地融入了川劇的“幫腔”,使戲劇與戲曲完美融合,造成奇異的舞台效果,力求讓觀眾對蘇東坡的人生經曆,有更深的理解和思考。
“我們從2017年開始,第一版的話劇《蘇東坡》問世,這些年這場話劇走過了全國各地,巡演了100多場。”董凡還說到,不僅有文博版的《蘇東坡》,更有文旅版的《蘇東坡》在文殊坊上演,在沉浸式的演出氛圍中,見到一個樂觀豁達、富有情趣、才華橫溢、守正不阿、為民造福的政治家、文學家蘇東坡。
此次,話劇版《蘇東坡》來到圖書館中,也讓讀者體會到了舞台藝術與公共文化空間相結合的魅力。“不同於常規話劇舞台的表現方式,在圖書館內表演一場話劇,能夠使觀眾都身處場景之內,沉浸入情節之中,近距離地感受人物情緒的流動,直至被包圍,被感染,被共情,具有更強的互動性。”成都圖書館閱讀推廣部主任王承佳說道。
從話劇到文物再到展覽
“全民偶像”蘇東坡的“破圈”
不光是話劇藝術需要“沉浸式”的體驗,隨著近年來“博物館熱”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進博物館中,尋求對曆史文化和藝術的更多探索。而即將在3月26日迎來閉幕的“高山仰止•回望東坡——蘇軾主題文物特展”,自開展伊始就備受歡迎,人氣爆棚。展覽更在觀眾的呼聲之中,將結束日期由原定的3月5日延長至3月26日,可見觀眾的不捨。
“現在人們開始走進博物館,我們作為博物館人也在思考,要拿出什麼樣的作品、展覽,能夠吸引更多的公眾走進博物館。”謝丹說起了此次“蘇軾主題文物特展”背後的故事,表示因為博物館以曆史文物作為主體呈現給觀眾,因為文物它是比較靜態的,所以怎樣讓文物“活起來”成為他們研究和想要抵達的方向。
“我們從內容的打磨,再加上展陳的形式上,運用了很多高科技的技術,譬如多媒體沉浸式等方式。”而此次亮相的文博版的《蘇東坡》,通過戲劇的形式,把文物和曆史的背後的故事活態化,以一種更形象的方式呈現給我們公眾。“展覽當中的一些場景,也借鑒了戲劇舞台的一些舞美技術,所以在策展的過程中,就計劃要有一些場景觀眾可以去打卡拍照,然後發朋友圈。”
謝丹還特別說到,在策展的過程中,團隊一開始不太想把蘇軾解讀成一個多麼“高大上”的人。“因為太‘高大上’的人,是沒有辦法學習的。其實蘇軾是一個很接地氣、很有溫度的人。而展覽中的不同單元,都抓住了不同的人群,都是普通觀眾可以去學習的蘇軾身上的要點。”
在當晚的“蘇東坡之夜”中,將四川曆史名人文化、博物館文化,戲劇藝術融彙到了圖書館這一空間之中。作為“深夜劇場”的首場活動,據成都圖書館閱讀推廣部主任王承佳介紹,“深夜劇場”是通過沉浸式體驗+分享對談的方式,對已有的場地加以利用,邀請劇團、演員以戲劇、戲曲等多種形式,將公共空間和演藝空間相融合,讓經典作品在全新的現代場館內重現。“未來,成都圖書館還將開展多場‘深夜劇場’系列活動,讓走進圖書館享受閱讀之樂,成為越來越多成都人的生活方式。”
圖片由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