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第5年,“絲路海運”命名航線總數達100條
30日,隨著新一批命名航線的發佈,“絲路海運”命名航線總數達100條,通達全球43個國家的117座港口。福建省港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誌平當日表示,開行4年以來,“絲路海運”在疫情寒流和世界格局劇變的趨勢之下逆勢而上,攜手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開放平台,為國際港航合作注入了新的動力。
在30日由福建港口集團、中國港口協會在廈門主辦的2023“絲路海運”年會暨春季峰會上,由大連、天津、青島、廣州、欽州等地始發的6條“絲路海運”命名航線正式發佈,這也是第11批“絲路海運”命名航線。
“絲路海運”是我國首個以航運為主題的“一帶一路”國際綜合物流服務品牌和平台,於2018年在福建成立。過去4年中,“絲路海運”命名航線累計開行超10000艘次,完成集裝箱吞吐量超1200萬標箱。與此同時,“絲路海運”聯盟的“朋友圈”也不斷髮展壯大。2022年,省級港口、貿易企業、跨界夥伴先後加入“絲路海運”聯盟,目前成員數量突破300家。
陳誌平在峰會上發表演講時提到,4年來,“絲路海運”不斷鋪畫命名航線,通過拓寬海內外航線、培育特色航線等方式,打造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黃金物流通道。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在“絲路海運”全部命名航線中,東南亞航線數量超過一半,體現出中國與東盟地區貿易量的不斷攀升以及“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巨大合作機遇。
2022年,東盟繼續保持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雙方進出口規模達到6.52萬億元,增長15%。這一增長受益於《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實施,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讓區域內各國經貿往來更加密切。2022年6月,首條“絲路海運”電商快線在廈門港成功開行,目前已累計運送超2萬標箱,為促進RCEP國家內經貿往來提供支持。
除推動航線建設外,去年9月,“絲路海運”運營中心正式揭牌成立,“絲路海運”國際航運綜合服務平台已初步建成,為港航物流業縮小數字鴻溝,增強互信共治提供了技術支撐。據悉,“絲路海運”國際航運綜合服務平台已在與聯盟合作夥伴共同開發物流可視化系統、製定數據開放共享的規則標準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十週年,“絲路海運”的發展也邁入了第五個年頭。業內人士認為,在全球疫情、氣候變暖等不確定因素的衝擊之下,“絲路海運”需要不斷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拓展思維,補強短板,發揮出經濟、社會、文化的紐帶橋樑作用。
2021發佈的“十四五”規劃明確將“擴大‘絲路海運’品牌影響”寫入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工作。國務院2022年印發的《“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也提到,優化國際海運航線網絡佈局,提高陸海聯運效率,推動中歐陸海快線健康發展,擴大“絲路海運”品牌影響。
陳誌平認為,“絲路海運”聯盟需要繼續強化合作機制,推動聯盟建設制度化;踐行國際共識,促進品牌發展全球化;重視平台建設,實現信息服務專業化;豐富品牌內涵,加快業務模式多樣化。“‘絲路海運’將繼續借鑒國內國際的良好實踐,夯實發展根基,提升發展韌性,謀求新動力,拓展新空間,建設一條互利共贏的康莊大道。”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覺珵 陶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