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產致國際油價飆升,石化企業稱公司產品價格有較大概率調漲

4月3日,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日間盤原油期貨合約震盪上行,成交持續活躍。截至日間收盤,國內原油主力合約報569.7元,漲幅8.23%。

就在前一日,OPEC+成員國宣佈從2023年5月份起至2023年年底自願削減產量,總計減產量高達165萬桶/天。受減產消息影響,國際油價4月3日出現大幅上漲。截至記者發稿,布倫特原油報84.25美元/桶,漲幅5.51%,WTI原油報79.84美元/桶,漲5.51%。

國內產業鏈方面,《證券日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榮盛石化時,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近段時間,公司產品價格大多已經漲價,受此次原油價格走高影響,短期內公司產品價格仍有較大概率調漲。

康楷數據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楊敬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預計影響會在5月份逐步顯現,“除非出現多國對OPEC+的決議進行干涉等因素,否則短期之內減產風波很難平息。”

“全球原油供應端銳減165萬桶/日,占全球原油總產量的1.5%左右。這對於下半年原本已處在供需緊平衡的原油市場,可謂是雪上加霜。”楊敬昊表示。

對國內市場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楊敬昊認為,原油價格上漲對能源成本有推升作用,會提高成品油價格,進而會對交通運輸和物流成本有較為顯著的抬升。

國內石化產品期貨市場4月3日迎來了一波上漲行情。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4月3日開盤,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低硫燃料油主力合約高開高走,截至收盤,報4063元/噸,當日漲幅5.75%。

數據顯示,截至4月3日收盤,PTA主力合約報6300元/噸,當日漲幅0.83%,振幅6.02%;瀝青主力合約報3835元/噸,當日漲幅4.33%;苯乙烯主力合約報8679元/噸,當日漲幅1.94%。

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員夏樂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國內市場對石化產品的整體需求情況較為平穩,但是不同細分領域的需求情況有所不同。一些高端產品和新材料的需求較為旺盛,而一些傳統的石化產品需求相對較弱。在成本上漲的情況下,一些細分領域可能會選擇調漲產品價格來維持盈利。”

上述榮盛石化負責人表示,石油價格保持在一個穩定的區間對於公司的經營是有利的,但是作為產品價格與原油價格高度相關的產業,此次原油價格受減產因素走高,公司產品價格勢必會調漲,但具體漲價幅度還要看市場接受情況。

夏樂樂表示,在油價波動的影響下,石化企業不僅需要加強成本管理和技術創新,同時也需要關注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問題。從細分賽道來看,新材料、高端化工和石油化工裝備等領域具有較大的上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