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發佈今年首個楊柳飛絮預報

轉自:北京青年報

本報訊(記者 王斌)4月3日,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和北京市氣象局聯合發佈了2023年北京楊柳飛絮始期預報。北京青年報記者瞭解到,4月4日起,北京中心城區和南部城區將進入飛絮期。今年楊柳飛絮第一次高發期將出現在4月9日至15日,主要影響五環內城區,主要飛絮樹種為毛白楊;第二次高發期4下旬至5月上旬,區域為城區和平原區,主要飛絮樹種為歐美楊、青楊、垂柳及旱柳;第三次高發期5月中旬,主要區域為山區,主要飛絮樹種為部分歐美楊,對城區無明顯影響。

據悉,今年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建立了10處高清實時觀測點和60餘處人工觀測點,並由市氣象局匹配周邊100餘處氣象站,通過實時觀測楊柳雌株果序發育動態變化,與氣象數據精準耦合,園林綠化和氣象專家聯合會商研判得出楊柳飛絮始期預報。根據預報內容,中心城區和南部城區將於4月4日至7日進入飛絮期。城區東北部稍晚,於4月6日至9日開始飛絮,城區西北部將在4月7日至10日見到飛絮發生。

楊柳飛絮具有明顯的週期性和季節性,由於樹種及環境溫度差異,在全市範圍內,飛絮期一般從4月上旬到5月下旬,持續50天左右。在局部區域,如無明顯降水、降溫、大風等情況,飛絮一般影響20天左右,高發期一般在一週左右。在飛絮期,每天的10點到16點為高發時段。

按照專家的預測,今年楊柳飛絮第一次高發期將出現在4月9-15日,主要影響五環內城區,主要飛絮樹種為毛白楊;第二次高發期4下旬至5月上旬,區域為城區和平原區,主要飛絮樹種為歐美楊、青楊、垂柳及旱柳;第三次高發期5月中旬,主要區域為山區,主要飛絮樹種為部分歐美楊,對城區無明顯影響。

北京為何春季會飛絮?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車少臣介紹,楊柳樹屬於雌雄異株,飛絮來自楊柳樹的雌株。春季雌花序授粉後生成一個個小蒴果,里麵包被著白色絮狀絨毛,絨毛中藏著一些不到芝麻粒大小的種子。發育成熟的小蒴果逐漸裂開,白色絮狀的絨毛便攜帶著種子隨風飛舞,繁衍後代,形成了“楊柳飛絮”,是植物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情況下,4月上旬,北京地區的毛白楊最先進入飛絮期,柳絮在楊絮飄飛10天左右開始啟動飛舞季。

本市將加大治理力度,減輕飛絮影響。據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副處長張博介紹,市園林綠化局已經對今年的楊柳飛絮治理工作進行了專項佈置,將繼續採取加強觀測預報,督導各區和各有林單位採取長效整治與應急處理結合的方式治理楊柳飛絮問題。目前,各區組建了專業應急防治服務隊,市園林綠化局在全市組織專業人員分組在全市範圍內巡查督導,要求發現飛絮30分鍾內相關部門到現場處理,確保發現問題及時處置,最大程度地降低飛絮影響。同時,今年將結合景觀提升等工作,加大對老弱病殘飛絮楊柳雌株的更新改造工作,已聯合北京林業大學等科研部門,繁育不飛絮新優楊柳雄株5萬餘株,其中包括不飛絮古毛白楊(樹齡100年以上)後代4萬餘株。

此外,面對楊柳飛絮對部分市民生活造成的困擾,專家也給出了防護建議。在外出時要做好個人防護,一次性防塵口罩、墨鏡、防護鏡、紗巾等均可起到有效遮擋飛絮作用。進行戶外鍛鍊等室外活動儘量選擇在早晨、傍晚或雨後等飛絮較輕的時段。居家期間請注意關閉紗窗,避免飛絮飛入室內。外出回來,可以用清水清面部,用生理鹽水清理鼻腔和口腔。春季過敏源較多,雖然沒有研究表明飛絮本身會導致過敏,但還是建議敏感人群若出現過敏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排查過敏源。特別提示廣大市民,注意消防安全,嚴禁亂扔菸頭,嚴禁用明火引燃飛絮引發事故,防火安全,人人有責。

責任編輯:劉琰(EN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