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多人跳崖,需用調查釐清事實真相

全文1499字,閱讀約需3分鍾 

撰稿 / 重舟(媒體人)編輯 / 劉昀昀 校對 / 趙琳

▲資料圖。張家界天門山的玻璃棧道。圖/IC photo▲資料圖。張家界天門山的玻璃棧道。圖/IC photo

這兩天,“張家界多人跳崖事件”,引發了很多關注。

根據最新的官方通報,4月4日13時30分許,4名外省人員(三男一女)在天門山跳崖,其中女子被及時製止。經公安部門查明,3名男子已跳崖身亡,女子跳崖前因服毒,經緊急送醫搶救無效死亡,4人均系自殺,排除刑事案件及其他因素。

事件發生後,當地相關部門迅速展開搜救、善後等工作。圍繞社會的關注,當地也已多次作出回應。目前後續相關工作仍在進行之中。

作為知名景區,張家界天門山是很多人嚮往的“美好”之地。但四位來自不同地區的年輕人,卻選擇了在此跳崖,並在跳崖前服毒,這樣的極端舉動讓人驚詫,更令人痛心。

除此之外,四位年輕人的極端行為,也給他們的家人,及整個社會留下了太多的不解和疑問——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選擇以如此決絕的方式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分別來自四個省份的他們,又何以“相約”在外省?

目前,通過媒體的報導,關於這四位年輕人,我們能夠獲得一些信息。比如,其中一名23歲的“跳崖者”姓張,是家中獨子,初中畢業後,就在外地打工;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史家鎮四美橋村一位村民告訴記者,死者陳某家中有4口人,常年在外地打工,從事服務行業……

常年在外獨自打工,家境不好,甚至背負小額貸款……這些碎片信息,或許為我們觀察他們的行為,提供了一些參考。但僅僅是這些顯然無法直接解釋他們的極端選擇。

事實上,不止一位死者親屬表述,事發前並未發現他們有異常。而疑似“相約”跳崖,則更加放大了此事的疑惑——他們到底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對此,有不少網友聯想到過去也被媒體公開報導過的網絡“自殺群”。也有人懷疑,這背後是不是存在教唆誘導的力量?甚至,有聲音懷疑是否有某種人為操縱,乃至滋生了一些明顯過於陰謀論的說法。

四個很可能並不相識的年輕人選擇“集體”跳崖,且在跳崖前“集體”服毒。這超出了多數人的理解範疇,也與過往一些類似的自殺事件存在明顯的差異,因

此難免引發聯想和猜測,甚至催生出一種恐懼情緒。

因此,只有解開其中的謎團,才能驅散一些過度的想像和猜測,讓人對事件有真正客觀的認知。

據華商報援引一位死者家屬的說法,目前當地警方正在進一步調查他們“相約”跳崖的原因,包括解鎖死者留下的手機。相信隨著調查的繼續開展,目前的一些疑問至少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答。

實際上,這也是家屬的期盼。有死者的家屬就表示,“我們也想搞清楚事情的原因,4個素不相識的人怎麼相約一起赴死,這其中究竟是誰在組織?”

其實,不管是為了給家屬一個交代,還是避免引發不必要的猜測和陰謀論,抑或是預防悲劇再現,對於這樣一個蹊蹺的自殺事件,進行原因調查,梳理出到底是什麼成為壓垮他們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都是必要的,亦是對四條生命的應有尊重。

當然,要提醒的一點是,調查事件的來龍去脈,不意味著相關信息的公開就可以完全事無鉅細。這既涉及對死者及其家屬的隱私保護,也是防止出現“模仿性自殺”的應有要求。因此,後續具體的信息披露程度,還需要相關方面妥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