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英名錄

朱賢皛

宋慶齡的父親宋耀如本姓韓,少時隨兄長到爪哇謀生,過繼給宋姓堂舅後改姓宋。宋慶齡的母親是徐光啟家族的後裔。1962年,宋慶齡曾親自手書一份關於母親一族系徐光啟後代的倪家曆史:“這是我母親的祖宗曆史。我的(外)祖母,倪(徐)氏(是)在太平天國時從鬆江到了上海的。”

1907年,宋慶齡通過考試,成為清朝首批官費留美的女學生。她的護照上記錄她的中文名字為“宋慶林”。宋慶齡與孫中山的結婚誓約書上,立約人寫為“宋慶琳”。對此,宋慶齡後來說明,誓約書上用“琳”字是因為“琳”字容易寫,另外在東京時因隨身沒有私章,所以沒有蓋章。有學者考證,目前所見“宋慶齡”名最早見於1924年孫中山書贈宋慶齡的《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卷末“為賢妻慶齡玩索”中。

宋慶齡抵達美國後,次年考入美國威斯里安女子學院。入學註冊表上,記錄了她的英文名為Chung Ling Soong(現在的標準英譯是Ching Ling Soong)。實際上宋慶齡在美國更常用的名字是她的基督教名Rosamonde,中文譯作“洛士文”。宋慶齡同美國的同學阿莉、珍妮通信,同孫中山的女兒孫婉夫婦通信,同親近的外國友人通信,落款都用的是這個名字,經查《宋慶齡書信集》,以Rosamonde署名的書信就有25封。宋慶齡的大學畢業證書上,名字寫作Rosamonde Chungling Soong。1923年7月,宋慶齡隨孫中山參觀中國自行裝配的第一架飛機試飛,宋慶齡親自登機,後來,這架飛機就命名為“洛士文號”。宋慶齡的父親1915年致孫中山的函件中曾昵稱宋慶齡為Rosa,宋慶齡在與摯友通信時還常用Suzi(蘇西)的昵稱,比如與格雷斯、馬海德和愛潑斯坦。愛潑斯坦這樣描述這兩個美麗的英文名字:宋慶齡在美讀書時,她的親密朋友將她的英文姓氏拚法簡化,親昵地稱之為“蘇西”。友人謂:“那個帶點浪漫色彩的名字‘洛士文’後來隨著時間的過去而消失了,但另一個樸素的名字‘蘇西’,她卻繼續經常用於給新老好友們英文信的署名,直到生命的終結。”宋慶齡流亡海外時期,還曾用過Anna Sun Soong-Ching-Ling這個名字,劉家泉教授認為“Anna”可能是宋慶齡入鄉隨俗臨時取的帶有俄國色彩的名字。

中山瓊英是宋慶齡與孫中山婚後,旅居日本時所用的化名。孫中山在日本組建中華革命黨時,取了日本人的姓“中山(Nakayama)”,化名為“中山樵”。在東京中華革命黨本部門上掛著“中山寓”的牌子,與宋慶齡結婚時就住在那裡。這座二層樓房是梅屋莊吉提供的。宋慶齡與梅屋夫人一直用英文通信,署名“R.Nakayama”即中山瓊英。1927年,書法篆刻家史謙為宋慶齡刻“孫宋慶齡”和“瓊英”石印對章。

革命年代,宋慶齡為了安全起見,曾用過“林泰”的化名。廖夢醒的女兒李湄回憶說,“林泰”是宋慶齡與人通信時用作落款的假名字,就是“齡太太”的意思。在給廖夢醒的信中,“林泰”只出現在信封上,從來沒有人當面這樣稱呼過她。即便較親近的熟人,如羅叔章、沈粹縝,當面也是稱她“夫人”,誰也不會那麼沒禮貌,稱她“林泰”。宋慶齡的摯友鄧文釗之子鄧廣殷也回憶,宋慶齡有時囑咐他收信人用“林泰”,她與國外朋友聯繫時經常用這個名字。宋慶齡還要求他不要在收信人後面加“先生”或“女士”,這樣別人就不知道“林泰”是男還是女,避免不必要的延誤和麻煩。宋慶齡給鄧廣殷的去信落款常常都不一樣,有“Lin Tai”“Aunty林泰”“馬旦”(即Madam夫人的諧音)。宋慶齡的革命同誌楊杏佛烈士之子楊小佛第一次見到宋慶齡時不知如何稱呼,就鞠了一躬,以後“一直稱孫夫人‘Madam’”。宋慶齡晚年與沈粹縝經常往來通信,他們感情篤深,宋慶齡稱呼沈“親愛的沈大姐”,而沈粹縝更多稱呼她為“親愛的夫人”或者“親愛的林泰同誌”。

據李湄回憶,她第一次見宋慶齡的時候才三歲,宋慶齡當時四十出頭,廖夢醒讓她叫宋慶齡“婆婆”,宋慶齡反應很大,不讓叫“婆婆”,要叫“Aunty(阿姨)”,後來李湄的女兒也應宋慶齡的要求叫宋慶齡“Aunty”。鄧廣殷等友人之子也一直稱呼宋慶齡為Aunty,宋慶齡與友人之女法籍畫家高醇芳通信,落款常常是“Your Aunty SCL(你的阿姨宋慶齡)”。

伴隨人一生的名字,是父母之愛的體現,也是人生經曆的變幻。一顆為革命永遠年輕的心,是一朵永不謝幕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