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絕句中感受杜甫對春天的複雜情愫

阿來“杜甫 成都 詩”系列講座迎來第十三講

阿來在講座現場侃侃而談。

  杜詩被公認為在唐詩中冠絕天下,其中一個重要判斷標準就是,杜甫對律詩、絕句等各種詩體都能充分駕馭,並且都獨闢蹊徑達到很高的水平。

  4月8日下午,由川觀新聞、封面新聞、上行文化主辦的阿來“杜甫 成都 詩”系列講座迎來第十三講。本場講座,阿來以“絕句,仿得竹枝成別調”為主題開講,展開一場純文學論述,重點講述杜甫的“絕句”藝術特色。

杜甫恨花、賞花、愛花、留花

都用詩歌給予詳細記錄

  一首絕句只有四句。但一首絕句寫不盡杜甫複雜的心緒,而且春天的展開也有時間性,有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所以,杜甫寫過關於春天的多組組詩。在本場講座中,阿來對“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絕句漫興九首”“764年春從東川再返草堂所作絕句”等組詩,逐一進行解讀。公元760年,杜甫在成都獲得朋友的幫助,有了安頓之所,度過了一個美好的春天。“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就是杜甫在這一年春天寫的組詩,生動表現出杜甫恨花、賞花、愛花、留花的心情。

  杜甫明明喜歡春天,卻說自己“稠花亂蕊畏江濱,行步敧危獨怕春”。“這是說反話。面對大好春光,他卻有一種畏懼的心情。而且杜甫習慣將主觀印象深入到對景物的欣賞之中。”阿來說,“‘江深竹靜三兩家’是客觀描述。但‘多事紅花映白花’,是杜甫的主觀判斷。他也不知道如何‘報答春光’,大概就只能是喝美酒,寫詩。”

  “不是愛花即肯死,只恐花盡老相催。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葉商量細細開。”在這首絕句中,杜甫表現出既戀春又怕春的心情。他是如此喜歡、留戀春天的花,以至於誇張到說肯為這種美獻上自己的生命,但又擔心春天繁花盛開過後,自己年歲老去,還要活在春花落盡的世界。在“絕句漫興九首”中,杜甫對自己喜歡的春天,還是說反話,說花亂開,黃鶯太囉嗦,春風欺負他。“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在“764年春從東川再返草堂所作絕句”這組詩中,杜甫寫道,“遲日江日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些絕句早已名垂千古,如今讀來仍唇齒生香。

  杜甫的絕句組詩,在後世得到曆代文人的讚賞和分析。比如金聖歎在《唱經堂杜詩解》中對杜甫這九首絕句有這樣的解釋:“九首自初春、仲春、殘春又初夏,一路寫流光迅速,人命不停,正在愁惱。第九首忽插一論。假使或初春、或仲春、不待春殘入夏,中道忽然斷絕,又當如之何?真乃愁又愁不及,惱又惱不及也。”申涵光在《杜詩詳註》中有這樣的評價,“惟太白亦有失之輕者,然超軼絕塵,千古獨步。惟杜詩別是一種,能重而不能輕,有鄙俚者,有板滯者,有散漫潦倒者,雖老放不可一世,終是別派,不可效也。”談到此,阿來感慨道,與當代的文學批評不同,古代的文學批評特別注意評析所評價作品的文學修辭特色,並解釋作者為什麼這麼修辭。

杜甫絕句影響大

成為蘇軾寫絕句的典故來源之一

  何為絕句?阿來援引現代文學家施蟄存先生在《唐詩百話》中的研究闡述,講述了“絕句”這個名稱的來源。“絕”的意義是“斷絕”。“四句一絕”就是用四句詩來完成一個概念。古人稱為“立一意”。簡單的主題思想,四句就可以表達清楚,這就稱為一首絕句。繁複的主題思想,可以用八句、十二句、十六句來表達。我們就可以說這首(組)詩里有二絕、三絕或四絕。但不能說這是二首、三首或四首絕句。“絕”與“絕句”不同。“絕”是與思想段落契合的詩的段落,“絕句”是四句詩的形式名稱。

  阿來提到,杜甫之所以在絕句中取得卓越成就,跟他善於向竹枝詞等民間藝術學習有關。杜甫的絕句成就還影響了蘇東坡寫絕句,並且成為蘇軾寫絕句的典故來源之一。比如蘇東坡在《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十首其五》中寫到“日出冰凘散水花,野梅官柳漸欹斜。西郊欲就詩人飲,黃四娘東子美家。”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阿來讀杜詩,並不只是獲取一種文學知識,而是注意將古典詩詞的營養化為應對生活中不確定性帶來焦慮的方法。8日早上他從貴州一個偏僻的山上下來,火車在途中因故停留了幾十分鍾,導致他錯過從貴陽到成都的高鐵,以至於回到成都的時間比原定時間晚了兩個多小時。“當時,在我感到焦慮的時候,就想到杜甫當年是如何應對他所遭遇的不確定性的。”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實習生 劉珈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