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首批10只註冊製新股集體上市 價值投資將成主流

轉自:貝殼財經

4月10日是主板首批10只註冊製發行新股集體上市的日子,從首批10只新股上市首日的表現來看,10只新股不負眾望,全線飄紅,為全面註冊製時代開了個好頭。

當天,10只新股悉數高開高走,漲幅最大的中電港,全天漲幅221.50%,漲幅最小的陝西能源,全天漲幅為47.92%。其中,滬市漲幅最大的股票是柏誠股份,漲幅為110.6%,滬市漲幅最小的股票是江鹽集團,漲幅為57.34%。參與這10只新股打新中籤並認購的投資者,都收到了全面註冊製帶來的首份賀禮。

主板首批10只註冊製新股上市首日的表現,明顯體現出註冊製帶來的新特點,其市場表現更加市場化。比如,10只新股上市首日的漲幅均突破了44%的漲幅限制,漲幅最小的陝西能源也達到了47.92%,而漲幅最大的中電港漲幅達到221.50%,是44%漲幅的5倍,這就是新股上市首日放開漲跌幅限制帶來的新氣象,新股漲幅的多少由市場說了算,而不是按照44%的漲幅限制來一刀切。

又比如,10只新股上市首日的表現明顯分化,新股上市後的走勢由市場說了算,這也使得新股上市後的表現更加市場化。在此之前,主板新股上市首日的漲幅有44%的限制,這就使得絕大多數的新股在上市首日的表現大同小異,最終都封停在44%的漲停板上,所以新股上市首日的表現基本上沒有什麼差異。但註冊製新股上市首日取消了44%的漲幅限制,這就使得新股上市首日的表現差異很大。如中電港全天漲幅221.50%,陝西能源全天漲幅為47.92%,前者漲幅是後者的4.6倍。可見,中籤認購中電港的投資者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率。

再比如,炒新的風險在首批10只新股上市首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體現。在過去一個時期,由於主板新股上市首日有44%的漲幅限制,當時就開啟了一個炒新的“連板模式”,上市首日是44%的漲停板,從第二個交易日起就是10%的漲停板,這樣的漲停數量,少則幾個,多則20幾個。所以投資者熱衷於炒新,在新股上市首日,投資者能夠買到就是賺到。

但註冊製下的新股上市改變了過去“連板”的炒新模式。不僅新股上市首日告別了漲停板,而且也告別了“買到就是賺到”的炒新模式。投資者如果在上市首日追高了股價,當天就會出現投資虧損的情況。如10只新股的收盤價都低於10只新股的盤中最高價,這意味著10只新股買在高位的投資者在上市首日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賬面浮虧。像常青科技,最高價是54元,收盤價是44.60元,買在最高位的投資者賬面浮虧17.40%;還有陝西能源,最高價是17.70元,收盤價是14.2元,高位買進的投資者賬面浮虧近20%。

因此,全面註冊製新股在放開了23倍發行市盈率限制,放開了上市首日44%漲跌幅限制後,主板首批10只註冊製新股在上市首日表現得更加市場化。所以投資者的投資思路要隨著A股正式進入全面註冊製時代而發生相應的變化,也要讓自己的投資思路更加市場化。

一是要理性打新。雖然4月10日上市的主板首批10只註冊製新股全線飄紅,打新中籤並認購了的投資者都有利可圖,但這並不代表投資者仍然可以“躺著打新”,畢竟23倍發行市盈率的限制取消了,有些新股的發行市盈率達到了70倍、80倍,甚至是更高的市盈率水平,這意味著投資者打新的風險急劇增加。所以投資者需要理性打新,有選擇性地打新。尤其是要對新股的基本面加以瞭解,而不能“躺著打新”。雖然4月10日上市的10只新股贏得了滿堂紅,但這或不會是全面註冊製下的常態。真正的常態是,有的新股上市後上漲,有的新股上市後破發,投資者要尤其重視新股內在的投資價值。

二是要理性炒新。隨著新股上市首日44%漲幅限制的取消,新股上市前5個交易日的漲幅不受限制,這就意味著新股上市首日“買到就是賺到”的炒新時代宣告結束。所以投資者不應盲目買進新股,跟打新股一樣,買進上市新股,投資者同樣需要重視新股內在的投資價值。對於中小投資者來說,如果無法對新股內在投資價值作出判斷的話,建議放棄炒新。畢竟註冊製下的新股上市都有較大的投資風險,投資者一旦買錯,就會出現較大的投資損失。

三是要重視價值投資。在全面註冊製時代,投資者不只是打新、炒新要重視新股內在的投資價值,實際上,投資者對其他股票的投資都需要重視價值投資。畢竟在全面註冊製時代,隨著新股發行的加速,隨著新股融資力度的加大,一些股票重心的下移不可避免,不排除一些股票會因此遭到錯殺。如4月10日伴隨著10只主板註冊製新股的上市,當天有3742只股票下跌,跌停或跌幅超過10%的股票超過40只。這些下跌的股票,如果有相應的投資價值,其股價肯定還會有漲回來的時候,相反,如果缺少相應的投資價值,那麼這種股票就是下跌容易上漲難。所以在全面註冊製時代,投資者要越發重視價值投資。

作者/皮海洲

編輯/嶽彩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