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中華文化新讀”第一輯推出,葉嘉瑩、西川新作入選
日前,“中華文化新讀”叢書發佈會暨“快雪講壇”啟動儀式在京舉辦,活動中推介了“中華文化新讀”叢第一輯的十本作品。該系列作品由國際儒學聯合會秉承“大家寫小書”的思路,與活字文化合作策劃,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推出。
據瞭解,已出版的10種圖書分別為:《興於微言:小詞中的士人修養》(葉嘉瑩著)、《沉沙無意卻成洲:中國經濟改革的文化底色》(厲以寧著)、《激活儒學》(王蒙著)、《儒學今讀》(陳來著)、《北宋:山水畫烏托邦》(西川著)、《<山海經>的世界:妖怪、萬物與星空》(劉宗迪著)、《擁書萬卷面百城》(韋力著)《公天下與家天下》(干春鬆著)、《文物中的鳥獸草木》(劉敦願著 鄭岩選編)、《春秋十日談》(劉勳著)。
其中既有“大家寫小書”,展示大家思想里傳統智慧的成果,也有許多中青年學者充滿新意的研究成果。活字文化總編輯李學軍介紹了“中華文化新讀”叢書策劃的宗旨,即堅持當代性,擇取中華傳統文化精華,與當代社會的文化價值觀和審美觀結合,實現中華文化的當代呈現,同時,堅持原創性,即所有選題均為原創著作,並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和材料,著重引入近年來對認識中華文化有所突破和創新的成果。另外,為堅持普及性,出版中,要求以“大家寫小書”為原則,寫作需深入淺出,圖文並茂,用新語言、新形式講好中國文化故事。
十本新書中,《興於微言:小詞中的士人修養》是葉嘉瑩的作品。小詞,原本是宴樂助興之作,卻因士大夫在創作時無意或有意地帶入家國之思,使其精神內涵呈現豐富層次,形成幽微深曲的美感特質。從兩宋之蘇東坡、辛稼軒,至清之張惠言、陳曾壽,再到民國之呂碧城、沈祖棻,葉嘉瑩在書中透過一首首經典詞作,將傳統讀書人於小詞中折射出的隱忍持守、家國抱負詳盡呈現,詮釋了“興於微言”的詞之特質,以及潛藏其中的士人修養。
王蒙的《激活儒學》解讀了以孔孟荀為代表的早期儒學的觀點,引申出傳統儒家文化在當今社會對匡正價值觀、建立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現實意義。王蒙在書中認為,今天我們強調傳統文化,不是為了復古,而是應當辯證地吸收消化儒家文化的精髓,實現傳統文化、傳統儒學的創造性轉變與創新性發展;同樣關注儒學,陳來的《儒學今讀》從《大學》《論語》《中庸》《周易》等先秦儒家典籍出發,梳理儒學核心思想的緣起和曆史演變,講述儒家倫理和治國理政的觀念體系如何造就了中國文化和制度的形態。
文化與藝術史類別中,西川的《北宋:山水畫烏托邦》巡視李成、範寬、郭熙、許道寧等一眾北宋畫家,意在重新辨認北宋山水畫的成就。西川超越了傳統鑒賞、畫論史論的框架,跨入文化史、思想史、社會學等領域,剖析宋代文人的宇宙觀、天地觀。
劉敦願著、鄭岩編的《文物中的鳥獸草木》通過描述古代器物與畫像中的鳥獸草木的圖案、紋樣的風格,剖析其意涵,來推想古人對自然資源的認識、改造與利用,複原彼時的生態環境與社會生活,追蹤古族的征伐與遷徙,再現悠遠的宗教禮儀與信仰,呈現出考古材料多方面的價值。
劉宗迪《<山海經>的世界:妖怪、萬物與星空》一書中,還原了曆史中《山海經》存在的真實意義,揭開《山海經》中種種怪物的真實面貌,試圖彌合今人與古人在語言、知識、文化傳統上的斷裂。
干春鬆《公天下與家天下:大同、小康與儒家的社會理想》中認為,由《禮記·禮運》等文獻所提出的“大同”“小康”的說法,可以深化我們對諸如賢能政治、禪讓和世襲、禮製以及親親、尊尊等儒家政治思想核心概念的理解。干春鬆在書中詳細梳理了大同、小康觀念的演化,勾勒了儒家對天下國家的認知途徑,立足於文明的多樣化、民族國家的世界體系,指出建立突破民族、地域、國家局限的人類共同意識的必要性。
劉勳《春秋十日談》選擇了春秋時期十個有趣味、有爭議的曆史事件或人物,剖析傳世文獻和新出土文獻的相關記載,逼近每個事件或人物的曆史真相。通過“新讀”這十個春秋史事件或人物,瞭解春秋時期諸侯國內政外交的全貌。
中國藏書文化源遠流長、浩瀚豐厚,既有官方傳統,也有民間遞傳。韋力《擁書萬卷面百城》中,即聚焦其中連綿不絕的民間藏書文化,以書樓、書事、書家三章為結構,選取藏書曆史中較有代表性的藏書樓、藏書家,深入他們的藏書軼事、書香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