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16個交易日低於1元 藍光發展跌至面值退市

封面新聞記者朱寧

2023年4月27日,藍光發展股價跌停至每股0.48元,這是藍光發展的第四個連續跌停,也是其股價連續第16個交易日低於1元。就算接下來4個交易日裡,藍光發展連續漲停,股價也無法回到1元以上。

上交所規定顯示,上市公司如果連續120個交易日通過本所交易系統實現的累計股票成交量低於500萬股,或者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於人民幣1元,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交易;這意味著,藍光發展已經觸及面值退市規定。

曾是四川最大房企

現在股價跌至面值退市

藍光發展K線圖

資料顯示,2015年藍光發展成功借殼上市登陸A股,融資渠道打開後,開始大力進行全國化佈局。彼時,藍光發展的新增土儲數量翻倍增加,銷售額也從2015年的百億級發展到2019年的千億級,被稱為“四川地產一哥”。

2019年是“四川地產一哥”藍光發展的巔峰時刻,為了凸顯自身已經轉變為全國化房企,藍光啟動了位於上海虹橋的“第二總部”,在全國各地總計豪擲654億元拿地。同年10月,旗下物業公司藍光嘉寶服務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藍光實現了“A+H”雙資本平台共舞。

從2015年到2020年,藍光發展多次在全國各地橫掃高溢價地塊。整個2020年,藍光有21幅新增地塊的溢價率超過了50%。而2020年8月“三道紅線”政策出台,對這種激進擴張的民營房企產生了致命打擊。到2021年年中,藍光公開債務問題,此後就深陷泥潭,撤離上海虹橋總部、賣掉了醫藥資產和物業公司,高管大批離職。

從數據來說,2021年,藍光發展巨虧超138億元;2022年預虧219.37億元。公司股價也連續暴跌,2020年跌34%,2021年跌56%,2022年跌43%,今年以來跌超54%。

回看藍光發展興衰曆程,其複權後最高股價一度達到13.6元/股,如今面臨退市之時,股價只有 0.48%,總市值也只有14.57億元,市值較最巔峰時蒸發了近400億。

未有實質性解決方案

債務重組遙遙無期

此前,藍光發展在公告中稱,截至4月4日,公司累計到期未能償還的債務本息金額合計420.55億元(包括銀行貸款、信託貸款、債務融資工具等債務形式)。目前公司正在與上述涉及的相關金融機構積極協調解決方案。

4月21日有消息稱,由於面臨市值退市風險,藍光發展現已初步製定了債務重組方案,擬通過資本公積轉增股本專項用於償還債務,正在積極與債券人商議。

4月23日,藍光發展(600466.SH)發佈了一則澄清公告。公告稱,“公司注意到相關媒體於2023年4月21日報導了公司擬進行債務重組的相關內容。本公司董事會迅速進行了核實,並澄清如下:截至目前,公司不存在任何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也沒有任何需要報董事會或股東大會審議的方案。公司目前尚未與債權人簽訂任何具有法律約束力的重組協議。”

也就是說,截至目前,藍光發展的債務重組仍未形成實質性的方案。

風險警示

多隻地產股股價不足1元

中天金融K線圖

除了藍光發展,A股上市房地產公司中,宋都股份、泛海控股、中天金融等地產股也已處在岌岌可危的境地中。截至今日收盤,中天金融、泛海控股、美好置業3只地產股股價不足1元;除此之外,地產板塊也貢獻了最多數量的一元股,合計有14只。其中,ST泰禾、嘉凱城兩隻地產股昨日收盤價均不足1.05元。

美好置業K線圖

對於房企退市,IPG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藍光發展業績太差而觸發了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低於面值被除牌的地產股,實際上體現了資本市場的新陳代謝機制。

“這樣有利於不斷完善和優化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促進社會資源向優質房企和具有發展前景的行業聚集,從而推動經濟進步與可持續發展,就這一點而言,也不無積極意義。”柏文喜說。

亦有地產行業研究員表示,退市房企來說意味著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的渠道堵塞了,也意味著其信用能力繼續惡化,引入新資金實現債務重組並實現複生的希望更加渺茫。但退市後,企業自由度會更高,這或能加快企業推進債務問題盡快解決,從這個角度來看,退市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