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鋼鐵利潤承壓 企業欲減產止損

本報記者 陳家運 北京報導

4月25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鋼協”)發佈數據顯示:一季度中鋼協會員鋼鐵企業營業收入14993億元,同比下降3.26%;利潤總額553億元,同比下降25.8%。

一位接近鞍鋼股份(000898.SZ)的人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鋼鐵企業已發佈的一季度業績不難看出,行業利潤虧損、下滑趨勢已定。一季度行業整體需求恢復不及預期,鋼價持續低位震盪。同時,成本端仍保持高位,鋼鐵行業經營環境承受壓力,盈利空間受到擠壓。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向記者表示,從統計數據來看,一季度,鋼鐵行業確實進入盈利困難期,整體毛利潤較弱。不過,通過國家政策調整,4月鋼鐵行業成本價格不斷下滑,與此同時,企業開始合理調整產能供應,鋼企盈利或短時改善,但整體仍不容樂觀。

利潤承壓

今年一季度,鋼鐵產量同比上升,需求有所改善,但企業利潤並不樂觀。

4月18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鋼產量26156萬噸,同比增長6.1%;生鐵產量21983萬噸,同比增長7.6%;鋼材產量33259萬噸,同比增長5.8%;焦炭產量12029萬噸,同比增長3.8%。其中,3月粗鋼產量為9573萬噸,同比增長6.9%。粗鋼日均產量309萬噸,創下曆年同期最高水平。

對此,金聯創鋼鐵分析師郭信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數據不難看出,在政策加持下,產業鏈終端需求或將逐漸回暖,鋼廠利潤進一步修復。上半年通常為鋼材產量的回升週期,粗鋼產量水平將逐漸抬升。而鋼鐵行業是完全競爭行業,鋼價最終取決於供需關係。雖然需求依然強勁,但由於高利潤的驅動,國內產能已全面釋放。

然而,大量產能進入市場後,並沒有得到有效消化,使得鋼鐵庫存高企。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粗鋼產量約2.62億噸,同比增長6.1%;折合粗鋼表觀消費量為2.43億噸,同比增長1.9%。重點企業各月鋼材庫存均高於去年同期。

在王國清看來,一季度鋼鐵行業需求端有所恢復,只是在供給方面產量增長更快,這就導致了行業供大於求。

在此背景下,鋼材價格出現下滑。據中鋼協監測,一季度中國鋼材價格指數(CSPI)平均值為117.32點,同比下降13.68%;重點鋼鐵企業煉焦煤平均採購成本同比下降4.7%;普氏62%鐵礦石指數為127.06美元/噸,折合人民幣價格同比下降9.13%。

郭信潔向記者分析,鋼價與礦價下跌形成剪刀差,電爐螺紋鋼和長流程螺紋鋼的價格已經跌至成本線以下。

基於此,多家上市鋼企一季度利潤出現下滑甚至虧損。

4月21日,太鋼不鏽(000825.SZ)公佈2023年一季度報告,報告期,公司營業收入259.06億元,同比增長11.64%;淨利潤為-5.92億元,由盈轉虧。

此外,首鋼股份(000959.SZ)一季度淨利潤虧損約5848萬元;鞍鋼股份一季度預計虧損1.49億元。

鞍鋼股份方面表示,2023年一季度,中國鋼鐵行業下遊需求恢復不及預期,鋼價呈低位震盪行情,但成本端仍保持高位,鋼鐵行業經營環境承受巨大壓力,盈利空間受到擠壓。主要受鋼材價格同比大幅降低影響,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出現虧損,經營業績同比呈現較大降幅。

價格低位運行

進入4月,鋼價持續下跌。

4月24日,上期所螺紋鋼期貨主力合約繼4月21日失守3800元/噸關口之後,再次下破3700元/噸關口,最低報3690元/噸,刷新今年以來新低價格。4月以來,螺紋鋼價格跌幅已達10%。

郭信潔告訴記者,近期期貨盤面低位運行,鋼廠出廠價格小幅下調,現貨市場情緒較為悲觀,以暗降出貨套現為主。下遊施工企業秉持“買漲不買跌”原則,按需採購,整體成交轉弱。而社會庫存小幅下降。綜合來看,西南區域價格處於全國低窪水平,鋼廠挺價意願強,繼續大幅下跌空間有限,但整體供需矛盾依舊突出。基建需求穩定,但需要關注的是現實端驅動,可能會有現實不及預期的情況。目前行情存在回調風險,仍需耐心等待回調後企穩行情出現再考慮“抄底”。

蘭格鋼鐵網統計發佈的2023年4月鋼鐵流通業PMI總指數為46.8%,比上月下降5.1個百分點,再次回落到了收縮區間。從分類指數看,構成鋼鐵流通業PMI的10個分類指數8降1升1平,其中銷售量、銷售價格、總訂單量、採購成本、到貨速度、企業僱員、走勢判斷和採購意願8項指數下降,庫存水平指數上升,融資環境指數持平。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分析師葛昕表示,2023年4月鋼鐵行業景氣度重回收縮區間,表明雖然國內鋼材市場依舊處於傳統的需求旺季,但大中小型製造企業面臨訂單不足的局面,使得製造用鋼需求有高位減弱的趨勢。雖然今年以來政府信貸的支持較為充足,同時專項債的前置效果也較為明顯,但重大項目的施工進度依然受製於資金到位情況,基建項目施工節奏和進度略顯緩慢,從而造成了基建用鋼需求釋放力度不及預期。

在葛昕看來,短期國內鋼市將呈現“經濟回升基礎需要鞏固,下遊終端需求釋放不足,供給高位承壓釋放摸頂,外部經濟衰退風險猶存”的格局。

“對於5月鋼市行情而言,整體市場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葛昕認為,歐美加息預期的兌現、南方雨季逐漸的到來、旺季走向淡季的轉變、鋼廠減產操作的落地,都將影響著市場行情的走勢。因此,蘭格鋼鐵研究中心預計,5月國內鋼材市場將呈現以震盪探底為主基調,並伴有階段性反彈的走勢。

雖然國內市場不及預期,但出口方面則表現強勁。

海關總署發佈數據顯示,2023年3月,我國出口鋼材789萬噸,同比增長59.6%;1~3月,我國出口鋼材2008.1萬噸,同比增長53.2%。進口方面,3月,我國進口鋼材68.2萬噸,同比下降32.5%;1~3月,我國進口鋼材191.3萬噸,同比下降40.5%。

中研普華研究員柯壯賓告訴記者,因國際市場供應偏緊、價格上漲,我國鋼材價格優勢顯現,疊加今年海運價格回落,為鋼材出口創造了良好條件。2023年春節前後,我國鋼材出口接單情況較好,4月出口量環比2月進一步增加。鋼材出口量持續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市場的供給壓力,對部分鋼鐵品種,如熱卷、中厚板等,價格有支撐作用,有利於鋼廠調整生產結構。

減產穩市場

“很多企業也意識到了當下困局主要是供大於求造成的。在盈利減弱下,企業主動減產會不斷增加。”王國清表示。

4月25日,中鋼協呼籲鋼鐵企業認真分析市場變化,強調加強自律,堅持“三定三不要”原則,採取措施保持穩定的現金流,不能把資金沉澱在庫存上,主動減產,共同維護鋼鐵市場平穩運行。

中鋼協黨委常委、副會長唐祖君指出,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行業自律都是基礎,企業對市場要有理性的判斷、現實的選擇、積極的應對,繼續堅持“以銷定產、以效定產、以現定銷”的“三定”原則,遵循經濟規律、市場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以滿足用戶需求為目的,實現供需動態平衡,形成良好的市場環境和行業健康發展的生態圈。

蘭格鋼鐵網調研信息顯示,4月24日下午,西北聯鋼在晉南鋼鐵集團召開關於協調限產會議,會議重點內容為商討停爐限產,降減虧。

記者瞭解到,為了積極響應中鋼協“三定三不要”的行業自律原則,西北聯鋼各股東鋼企及區域內主要鋼企計劃從4月25日開始自發自律進行減停產,減產比例不低於30%,涉及高爐15座以上,預計日均減少鐵水產量6萬噸以上,減產時間暫定至5月底,復產時間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