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2023年醫藥出口或將呈現“前低後高”趨勢

視覺中國 資料圖

5月17日,第二十一屆世界製藥原料中國展暨第十六屆世界製藥機械、包裝設備與材料中國展(CPHI & PMEC China)新聞發佈會在北京舉行。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信息部副主任於盟在會上介紹,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不同階段防疫類產品出口的動盪起伏深刻影響著近三年我國醫藥外貿的總體走勢,在相關政策助力下,憑藉自身產業鏈、供應鏈優勢,中國醫藥外貿仍取得了優異成績。

於盟介紹,2023年一季度,我國與全球醫藥產品進出口貿易額503.77億美元,同比下降15.96%,其中進口額240.81億美元,同比增長11.47%,出口額262.96億美元,同比下降31.42%。其中,中藥類產品出口額14.52億美元,同比增長3.43%;西藥類產品出口額137.94億美元,同比下降18.93%;醫療器械類產品出口額110.51億美元,同比下降44.53%。

於盟表示,根據數據分析,一季度醫藥出口較去年同期減少120.5億美元,造成數據大幅下滑的主要有四個因素,一是全球防疫形勢變化,對防疫類產品需求驟減,導致整體出口額直線下降;二是部分大宗原料藥產品去年受產業鏈不穩定等因素影響出口價格大幅拉高,在全球產業鏈逐步恢復後價格快速回落,造成出口大幅波動;三是全球需求處於複蘇階段,拉動增長動力不足,同時也受一季度海外客戶去庫存影響;四是醫藥產品國際競爭進一步加劇,產業鏈供應鏈將面臨新的變化。

他表示,總體來看,2023年醫藥出口或將呈現“前低後高”的趨勢,一方面防疫產品從去年下半年快速下降,對今年醫藥整體出口同比增速的負面影響將逐步減弱,另一方面,傳統醫藥產品2019至2022年復合增長率達到8.5%,我國醫藥傳統市場依然穩固,新興市場同步增長,下半年醫藥出口在同比數據上將會明顯止跌企穩,逐步隨全球市場複蘇實現增長。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西藥部主任曹鋼在會上對2023年一季度我國西藥外貿形勢進行了分析及展望。他介紹,2023年一季度,西藥類產品進出口總額為284.54億美元,同比微降1.55%。其中出口額為137.94億美元,同比下降18.93%;進口額為146.60億美元,同比增長23.33%。

曹鋼表示,儘管一季度西藥產品整體出口同比出現下降,但考察月度出口數據可以看出,去年四季度以來,西藥產品出口金額經曆了11月的低穀後回升,而2月份的環比下降據業內人士分析是由於春節假期後的復工復產需一定時間,以及海外客戶訂單去庫存的滯後效應導致的。

曹鋼提到,2023年一季度,我國人用疫苗進口量升價減。據業內人士分析受今年一季度我國多地甲流高發影響,我國人用疫苗進口量與金額同比大幅上升。2023年一季度,我國人用疫苗進口金額為14.75億美元,同比大漲99.84%。從量價方面來看,進口量同比大漲132.17%,進口均價卻同比下降13.93%,其中進口美國價格更是下降54.07%。“進口價格與數量的倒掛,提示了國內需求持續強勁,以及我國疫苗產業正處於高端創新疫苗國產化替代的大週期背景。”

第二十一屆世界製藥原料中國展暨第十六屆世界製藥機械、包裝設備與材料中國展(CPHI & PMEC China)將於2023年6月19-21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召開。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展覽部主任趙井滿在發佈會上對展會內容進行了介紹。他表示,隨著本土藥企在原料藥、仿製藥和創新藥三條賽道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佈局國際化發展,集體出海時代已經來臨。

趙井滿介紹,本屆展會總體展出面積將達到20萬平方米,吸引了3000餘家國內外知名展商和55000餘人次海內外觀眾。期間,CPHI & PMEC China展品範圍不斷延伸,目前已囊括製藥原料、中間體及精細化工、藥用輔料、製劑、合同定製、生物製藥、天然提取物、獸藥與飼料、防疫物資、製藥機械與包裝設備、實驗室儀器與裝備、製藥環保與潔淨、包裝及給藥系統、醫藥物流、自動化與信息化十五大板塊。今年展會預計將彙聚3,000餘家國內外領軍企業,250餘家來自多個國家與地區的國際知名品牌參會。

同時,展會同期將舉辦“第十二屆中國與世界醫藥企業家高峰會”、“中國與世界創新與發展論壇”、“第七屆國際醫藥冷鏈高峰論壇”、“第八屆中國生物製藥峰會”等八十餘場以國際市場趨勢預測、法規政策動態解讀、最新技術研討和產品展示為主題的會議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