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融雲創年內超億港元回購 AI業務線放量給足增持底氣

轉自:中國網財經

  過去的5月,對於港股市場來說難言喜悅,受到美國政府債務上限談判懸而未決、國內經濟複蘇未及預期等因素影響,恒生指數本月累計下跌超1700點;恒生科技指數走勢更為疲軟,周線錄得“九連陰”,兩大指數均刷新去年11月以來低位。

  大盤的疲弱走勢也挫傷了一些優質成長股的市場表現。為提振市場信心,5月29日至31日,百融雲創(百融雲—W,6608.HK)連續三日開展大手筆回購,共斥資2900萬港元回購超307萬股B類股份。

  更進一步來看,今年1-5月份,百融雲創的回購股份規模已經超過1億港元,對於一個市值不足50億港元的小盤股來說,這樣的回購力度較為罕見。

  機構分析認為,百融雲創紮實的用戶基礎、豐富的行業洞察以及領先的AI技術助力公司迎接金融機構數智化轉型收穫期,建議關注其配置價值。

積極回購的底氣——現金安全墊充裕

  數據顯示,今年1-5月,百融雲創已在港股市場累計購回超千萬股B類股份。積極的回購行為持續對外釋放一個明確信號:管理層對於公司的業務發展及前景展望充滿信心,認為公司的股價受到市場低估。

  更進一步來看,在過去的兩年,百融雲創已耗資近2.74億港元進行股份購回。據wind數據,2021年,百融雲創合計回購股份金額達1.44億港元;2022年,百融雲創累計回購股份金額約1.30億港元。

  分析普遍認為,在宏觀基本面偏弱的背景下,回購可以增加市場買方力量,對於公司價值產生支撐,降低宏觀環境給投資者帶來的情緒擾動。

  在二級市場上,上市公司連續回購股份一向被視為一個積極的信號。對於上市公司而言,回購股份往往向市場傳遞了兩大明確利好:公司具備持續經營能力和堅實的現金“安全墊”。通俗得講,就是當市場位於階段性底部之時,上市公司有足夠的“彈藥”不斷回購以待股價觸底反彈。

  從現金儲備來說,根據2022年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末,百融雲創手握39.78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充盈的資金儲備無疑為公司的股份回購提供了強大的財務支持。

 把握市場需求 不斷修煉“內功”

  受益於宏觀經濟形勢好轉,百融雲創去年淨利潤翻倍增長,錄得2.94億元,同比增幅108%。同時,由ChatGPT引領的生成式AI浪潮繼續為百融雲創的業績提升注入了一劑強心針。5月25日,百融雲創公佈的2023年第一季未經審核營運摘要顯示,百融雲創Q1總營收為5.66億元,同比增加25%。

  具體到業務板塊上,一季報顯示,百融雲創三大主業智能分析與運營、精準營銷服務以及保險營銷服務協同向上發展。

  其中,智能分析與運營服務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長41%至2.81億元。據悉,該業務板塊是以AI、雲計算等核心技術為基礎,協助金融機構搭建智能分析體系,這也是百融雲創的“當打”業務。特別是以AI為底座的智能運營業務線發展勢頭不減,其營業收入在去年實現144%同比增速的基礎上,今年一季度繼續放量向上,營收同比大增68%。

  受益於消費市場複蘇帶動,第二大業務精準營銷板塊超預期上漲,一季度營收錄得1.38億元,同比增幅48%。

  拉長維度看,百融雲創的業務收入維持增勢已是一種常態。根據百融雲創披露的年報數據,該公司營業收入連續六年錄得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達42%。

 (圖註:百融雲創近六年營收復合增長率達42%)

 (圖註:百融雲創近六年營收復合增長率達42%)

  高速成長的背後,對應的是市場需求的持續爆發。據華經研究院統計,到2024年,金融AI核心市場規模將達516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25%,帶動相關產業規模1211億元。

  正如VC屆傳奇“點金手”紅杉資本創始人唐·瓦倫丁所言:“投資於一家有著巨大市場需求的公司,要好過投資於需要創造市場需求的公司。”

 AI原生技術持續賦能金融業

  ChatGPT的橫空出世將人工智能帶入全新變革時代。就發展路徑來看,分析指出,當前AI產業正在向著底層模型層、行業模型層和AI應用領域三個方向演進。百融雲創現已佔據行業模型層和AI垂類應用兩大賽道。

  從行業模型層來看,由於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特定語言和專有數據,這是通用類大模型難以通過訓練和優化實現的。據悉,百融雲創已經完成了AI大模型BR-LLM的升級。這意味著其AI技術可以進一步深入到垂直領域,賦能金融行業不同業務場景。

  事實上,百融雲創已在AIGC領域佈局多年。近幾年,公司加速推動集團各部門的“數智化”矩陣,形成覆蓋全公司各業務條線的統一AI平台,不斷強化其在智能語音機器人、ORCA機器學習平台、模型管理平台等領域的創新力度。

  其中,百融雲早在2018年開始研發的智能語音機器人(Chatbot)突破性借助Transformer注意力機制擬合人機交互方式,內置有軟交換(Softswitch)、ASR(自動語音識別)、TTS(文字轉語音)、NLP(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能在複雜交互中實現強大的處理和應答能力。

  經過持續性的技術突破,百融雲智能語音機器人無論是在音色、情感、語速還是對話層面,均可實現“真人級”互動體驗。其對客戶的語音識別準確率可達到99%以上。截至目前,百融雲智能語音機器人每日進行超過億級規模的自動交互,該交互頻次規模領先業內。

  截至2023年3月末,百融雲創累計獲得的國家專利及軟著數量已超200項,這些專利覆蓋了隱私計算、機器學習、聯邦學習、智能語音等多個前沿領域。

 【結語】

  以富途牛牛的最新數據來看,機構對於業績已經邁入穩健增長階段的百融雲創積極看多,目前有6家機構對百融雲創做出預測,其中有5家機構“強力推薦”,1家機構買入,機構預測的最高目標價為20.44港元,較當前價有114%的上漲空間。

  華泰證券研報指出,預計百融雲創將抓住金融機構數智化轉型和存量客戶運營需求抬升之機遇,有望進入收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