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國有銀行集體下調存款利率 3年期、5年期定存降幅最大達15個基點
封面新聞記者 朱寧
6月8日,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在內的多家國有銀行再度下調存款掛牌利率。其中,活期存款利率從此前的0.25%下調至0.2%,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調10個基點至2.05%,3年期定存利率下調15個基點至2.45%,5年定期存款利率下調15個基點至2.5%。
01
全國性銀行定存掛牌利率
告別“3%時代”
工行官網顯示,該銀行6月8日下調人民幣活期存款利率,從0.25%下調至0.2%;並下調兩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人民幣定期存款利率分別至2.05%、2.45%、2.5%,此前分別為2.15%、2.6%、2.65%。
農行、建行、中行、交行人民幣活期存款利率也下調至0.2%。在定期存款方面,三個月、六個月、一年、兩年、三年、五年期年利率分別為1.25%、1.45%、1.65%、2.05%、2.45%、2.50%;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方面,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分別為1.25%、1.45%、1.45%。定活兩便按一年以內定期整存整取同檔次利率打6折執行。
存款利率表
實際上,2022年,全國性銀行就在當年4月、9月兩次下調存款利率。只不過,第一次主要對3年期、5年期大額存單進行下調;第二次時,多個品種期限的定期存款下調5~15個基點,尤其是收益較高的3年期、5年期定存利率下調幅度最大,最高下調15個基點至2.6%、2.65%。
今年以來,多家城商行、農商行、村鎮銀行等中小銀行加入調息陣營,紛紛下調存款掛牌利率。此外,通知存款、協定存款利率加點上限也受到限制。就在不久前的5月,渤海、恒豐、浙商加入降息序列,全國性銀行定存掛牌利率正式告別“3%時代”。
02
部分銀行息差壓力大
降息是尋常操作
需要指出的是,對於本次銀行調降存款利率,市場此前已有所預期。近年來,國內金融逆週期調節,持續讓利實體經濟,疊加部分儲蓄定期化增加銀行綜合負債成本等,部分銀行淨息差壓力增大。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淨息差1.74%,已經跌破1.8%的警戒線。銀行充分利用存款利率市場化調節機制主動管理負債。
此外,近期國內市場利率再度回落,導致存款利率與市場利率差距擴大,為銀行調降存款利率創造條件。3月以來,國內10年期國債收益率由2.93%降至目前2.71%附近,存款利率仍處於相對高位,反映目前存在一定下調空間。
“部分銀行根據市場供需變化,綜合自身經營情況,合理調降存款利率,有助於緩解淨息差壓力,並為銀行金融機構進一步降低薄弱環節、重點和新興領域綜合融資成本拓展空間,激發微觀主體活力,促進就業改善和內循環,助力經濟恢復。”光大銀行金融分析師周茂華說。
“逆週期調節的擴張性貨幣政策之下,持續降準降息以及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都是尋常方式,只不過此次選擇了調低存款利率而已。”IPG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記者表示,當前流動性積壓在商業銀行,而投資、消費偏好不高,當下時間節點降息有利於降低商業銀行的負債端壓力與成本,促進流動性向投資、生產與消費領域的轉移。
03
降息有利於讓利實體經濟
對權益、債券市場會有正反饋
對於此次銀行降息對市場的影響,周茂華認為,降息有助於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銀行可以充分利用存款利率市場化調節機制,合理降低存款利率,有助於降低負債綜合成本,緩解經營壓力,並為銀行進一步合理讓利實體經濟薄弱環節和重點新興領域拓展空間。
“此外,降息將助力銀行理財市場回暖。”周茂華解釋道,存款類產品利率下調,國內經濟穩步複蘇,加之此前金融資產長時間調整、整體估值低窪,帶動市場風險偏好回暖,年初以來,理財產品淨值呈現回暖態勢,有助於帶動部分居民儲蓄存款資金重新回流至理財產品,並且理財市場回暖對債券和權益市場也會形成一定正反饋。
“對資本市場而言,銀行合理調降負債成本,緩解了銀行淨息差壓力,拓展了服務實體經濟空間,進一步夯實實體經濟複蘇基礎,提升市場流動性,加之目前股市估值低窪等,整體利好市場風險偏好。”周茂華說。
對於降息範圍是否會擴大,周茂華表示,中小銀行有望梯次跟進調降,部分中小銀行由於融資渠道窄、成本相對高等,淨息差壓力大,有調降存款利率需求,並且,通過這種梯次調降方式,有助於穩定存款市場秩序。
“對比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持續加息與縮表,中國利率在持續降息之下目前已處在較低水平。”柏文喜也認為,根據目前中國宏觀經濟的態勢來看,為維護宏觀向好的勢頭和在擴張性貨幣政策之下改善商業銀行的基本面,今年下半年存款利率還有可能進一步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