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外彙局出手!動用這一政策工具,人民幣彙率應聲大幅走高

金融管理部門出手調節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人民幣對美元彙率在在岸和離岸市場雙雙應聲大幅走高。

7月20日開盤前,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彙管理局發佈公告稱,為進一步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繼續增加企業和金融機構跨境資金來源,引導其優化資產負債結構,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彙局決定將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上調至1.5,於2023年7月20日實施。

調節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被視為可用於穩定彙率的政策工具之一。

上述政策發佈後,人民幣對美元彙率應聲大幅走高。

其中,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彙率7月20日開盤大幅走高,盤中升破7.18關口,較前一交易日7.2197的收盤價升值超過400點;更多反映國際投資者預期的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彙率在消息出爐後直線拉升,升幅一度接近500點,盤中逼近7.18關口。

央行上一次動用這一工具是在去年10月25日,當時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彙率跌破7.30關口,兩部門將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上調至1.25。

面對本輪人民幣彙率貶值,金融管理部門表現“淡定”,在調節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前,一直未使用外彙政策工具。

央行副行長劉國強7月14日在國新辦舉行的2023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近年來,在應對多輪外部衝擊的過程中,人民銀行積累了豐富的應對經驗,也具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儲備。既不會沒有定力,也不會太佛系。

他表示:“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應對各種衝擊,維護外彙市場平穩運行。至於說具體的政策工具怎麼樣,我們會根據情況的需要合理使用,政策工具就是拿來用的,需要就用,不需要就不用,需要用哪一種就用哪一種,這要相機抉擇。”

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政策是為便利境內企業借用境外資金,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而製定的一項融資便利化政策。企業可根據自身淨資產情況借用境外資金,外幣資金也可以兌換為人民幣使用。根據相關政策規定,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上限=資本或淨資產*跨境融資杠杆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上調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可以提升企業和金融機構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上限,鼓勵市場主體跨境融資。提高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在便利境內機構跨境融資的同時,也有助於境外資金流入,增加境內美元流動性,穩定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彙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