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硬力|中控技術房永生:科創板“倒逼”公司提升治理水平

2023年7月22日,科創板即將迎來開市交易4週年,在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站在這個時間節點,澎湃財經推出《科創硬力:科創板4週年特別報導》,邀請資本市場頂級專家,一線金融機構負責人,上市公司負責人,回顧設立科創板試點註冊製4年來的得失,展望新起點上,科創板的改革前景。

本期刊出的,是澎湃新聞對浙江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控技術”,688777.SH,瑞交所證券代碼: SUPCON)董事會秘書、財務負責人、副總裁房永生的專訪。

中控技術董事會秘書、財務負責人、副總裁房永生中控技術董事會秘書、財務負責人、副總裁房永生

中控技術成立於1999年,是工業自動化領域的領先企業之一是流程工業智能製造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面向工業3.0+工業4.0,著力打造新一代全流程智能運行管理與控製系統(i-OMC)、“工廠操作系統+工業APP”技術架構及流程工業過程模擬與設計平台(APEX)三大產品技術平台為核心的智能製造產品/解決方案體系及“5S店+S2B平台”一站式工業服務新模式,助力客戶實現安全生產、節能降耗、提高質量、降本增效、綠色環保”的發展目標。目前,中控技術產品及解決方案已廣泛應用在油氣、石化、化工、電力、製藥、冶金、建材、造紙、新材料、新能源、食品等行業領域。

“科創板上市概要中的科創屬性與公司的科技屬性高度融合,而且對於像中控技術這樣的研發創業型公司而言,在制度、股權架構上有不同於其他板塊的包容性,於是,中控技術很快確定科創板上市目標。”房永生表示,耕耘20多年,中控技術待科創板開板後才啟動上市計劃,從受理到過會僅曆時82天,於2020年11月24日成功登陸上交所科創板。

上市以來,房永生認為,公司在融資渠道、知名度、企業治理、股權激勵以及國際化戰略等多方面獲得了支持,並在科創板上市的基礎上,推動了公司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

中控技術上市之後,也進一步“倒逼”公司提高治理水平。房永生表示,中控技術在科創板上市後持續以最新監管要求作為治理依據,在業務經營中不斷融入最新治理理念,著力構建規範、高效的公司治理運作機制,持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優化完善公司內控體系。此外,房永生還舉例公司2022年度研發投入69227.16萬元,較2021年度增加39.38%,占2022年度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0.45%,持續的高研發投入使得公司在費用管理上面臨挑戰。

在下一步改革期望中,房永生表示,希望科創板能進一步推動市場化改革,持續完善上市制度、推動股權分置改革;加強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監管、完善退市機制、加強內幕交易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為創新型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和機會等

在中控技術,房永生分管財經、證券、投資、採購。2008年加入中控技術以來,經曆了公司在科創板上市過程,並主導了公司在瑞士證券交易所發行GDR的工作。

截至7月20日收盤,中控技術報收於54.83元,總市值達到430.92億元。

以下是澎湃新聞記者與房永生的對話實錄(略有編輯):

澎湃新聞:從公司成立,到登陸科創板,中控技術中間跨越了20多年,中控技術是什麼時候開啟上市計劃的,科創板是你們一開始就奔向的目標嗎?

房永生:自2019年科創板開板以來,公司就開始高度關注科創板的上市制度。中控技術的主營業務符合上海證券交易所重點推薦的“高端裝備”之“智能製造”領域,科創板上市概要中的“科創屬性”,即科技創新性、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在相關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與公司的科技屬性高度融合。在我們看來,科創板是培育“硬科技”企業的沃土,符合公司未來發展定位,於是很快就明確在科創板上市的目標,開啟科創板上市計劃。

澎湃新聞:中控技術在上市的時候,有觀點認為,科創板是工業互聯網和智能製造賽道創業公司的福音。為什麼科創板制度安排,對你們所在領域這麼重要?

房永生:上市以來,公司在融資渠道、知名度、企業治理、股權激勵以及國際化戰略等多方面獲得了支持。科創板對於像中控這樣的研發創業型公司而言,在制度、政策上有不同於其他板塊的包容性,這也是中控選擇在科創板上市的主要原因之一,上述制度對於其他研發創業型企業也同樣有很強的吸引力。

比如,科創板更加註重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允許符合科創板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的企業在科創板上市,以市值為中心,綜合考慮收入、淨利潤、研發投入、現金流等因素,設置了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

同時,由於科創板定位於科創企業的上市,在退市、股權激勵、持續督導、經營性信息披露和風險提示等方面,均結合科創公司的實際情況作出了差異化安排,有助於科創企業的成長。

此外,智能製造需要不斷引入先進的技術和研發成果,科創板制度的設置可以為企業提供一種有效的融資渠道,支持其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的進一步提升;科創板對於創新型企業的股權激勵機制更加靈活,使得公司能夠更好地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

澎湃新聞:中控技術如何利用好科創板實現自身發展?

房永生:登陸科創板以來,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獲得更多機會和資源支持,同時也在公司治理、研發創新、人才吸引等方面有了實質性的變化和提升。未來公司將更好地利用下述優勢,推動公司業務發展。

一、科創板是中國資本市場的創新試驗田,公司在科創板上市後,受到更多關注和認可,提升了公司在資本市場的形象和聲譽。同時,公司在科創板上市後,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也得到了提升。

二、科創板為企業提供了更為靈活和多樣化的融資渠道,公司可以通過發行股票或發行可轉債等方式籌集資金,以支持業務發展和創新研發。2023年,中控技術成功發行了全球存托憑證,並已經在瑞士交易所上市。

三、為了滿足科創板對技術創新和研發的要求,上市公司通常會增加研發投入,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品或服務的競爭力。對於中控技術而言,公司始終高度重視研發,上市後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技術水平和實力進一步增強。

四、中控技術在科創板上市後持續以最新監管要求作為治理依據,在業務經營中不斷融入最新治理理念,著力構建規範、高效的公司治理運作機制,持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優化完善公司內控體系。

五、為了吸引和留住高級管理人才、技術人才,公司上市後充分利用了科創板提供的創新性的股權激勵制度,持續改善人才引進和激勵機制,提供更具競爭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以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上市後,公司對人才的吸引力更強了,同時公司推出的第二類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也有效提升了公司人員的積極性與穩定性,對公司實現長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澎湃新聞:上市以來如何評價科創板的運行情況以及交易活躍度?

房永生:科創板的運行吸引了廣泛的市場關注和投資者的積極參與。相比於傳統股票市場,科創板的投資者主要集中在機構投資者和專業投資者,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市場的穩定性和專業性。

從流動性來看,科創板作為一個相對年輕的市場,其活躍度的提升需要時間和市場的發展,也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自成立以來,科創板始終保持著較高的交易活躍度,成交量、成交額與機構持股均呈現增長趨勢。

科創板的投資者結構相對集中在機構和專業投資者,散戶投資者相對較少。和主板相比,在交易參與者和流動性的供給方相對不足,造成交易買賣雙方的配對難度增加,對資金流動性和效率帶來一定的限制。

我們也看到交易所在推出一系列做市舉措來提升市場活躍度,自從去年引入做市商制度後,不僅提高了科創板的流動性與活躍度,也推動了科創板更好地支持與服務“硬科技”公司,並有助於在A股積累做市商制度經驗,促進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不斷完善,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的經濟能力。

作為首批在科創板引入做市商開展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的上市公司,中控科技目前已獲得6家券商做市,做市商數量為科創板第一。做市業務的開展有助於促進上市公司合理定價,提升定價效率,防止上市公司股價大起大落,隨著做市制度的不斷成熟,有助於維護科創板市場高質量發展,做市業務開展有助於發揮市場定價功能,防範股價非理性波動。

澎湃新聞:上市後,中控技術在公司治理層面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房永生:上市以後,公司在智能製造和工業自動化領域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公司的集散控製系統(DCS)市場份額連續多年領先,並且在市場中樹立了可靠的品牌形象,公司始終堅持自主研發,公司2022年度研發投入69227.16萬元,較2021年度增加39.38%,占2022年度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0.45%,持續的高研發投入使得公司在費用管理上面臨挑戰。

澎湃新聞:在股價和市值管理上,中控技術會有焦慮嗎?

房永生:公司自上市以來一直對股價的波動保持高度重視,但二級市場股價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但不限於公司基本面、行業趨勢、宏觀經濟環境、政策變化、市場情緒等,這些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股價及市值變化。

上市至今,公司各項經營活動均平穩正常運行,業績實現快速增長,2020年至2022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1.59億元、45.19億元、66.24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44.81%,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4.23億元、5.82億元、7.98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37.30%。

我們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並不會焦慮於一時的股價波動,我們相信,二級市場會給予公司合理的定價。

澎湃新聞:中控技術推動了公司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原因是什麼?

房永生:公司發行GDR,可以理解為科創板上市的延續,GDR對應的是公司增發的A股股份,在瑞交所流通交易,並能在鎖定期結束後轉回A股。

此舉不僅將加強中控技術的全球業務佈局,提升海外創收能力,還能夠提升公司海外品牌知名度,引進全球研發人才,夯實領先地位,同時也可以進一步優化公司股權結構、完善公司治理水平。境外市場是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規範化的GDR發行有助於公司增加海外知名度,對於公司融入全球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澎湃新聞:資本市場多重安排後,接下來我們市場拓展計劃是怎樣的?

房永生:未來,公司將充分運用在流程工業領域積累的數據、模型、技術等優勢,將AI、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深度應用於流程工業領域,持續開發智能製造領域新產品,全面深入參與數字經濟建設,開拓新市場、新行業及新客戶,推動流程工業客戶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引領流程工業邁向工業4.0時代。

其次,在上下遊市場拓展方面,公司將持續積極拓展上遊工業軟件與下遊儀器儀表行業市場。此外,公司於今年3月已完成對HobréInternationalBV 100%股權收購協議的簽訂,該收購完成後,Hobré將成為中控技術全資子公司,將填補國內高端分析儀空缺。

最後,在國際化業務方面,公司加速開拓國際化業務,國際業務將從自動化邁向數字化、智能化,逐步走入國際高端市場。

澎湃新聞:從科創板試點註冊製到全面註冊製改革落地,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不斷取得進展。與此同時,外界對於中國資本市場的未來,仍充滿期待。你認為,中國資本市場下一步的改革舉措中,哪些方面更值得期待,重心應該是什麼?

房永生:中國資本市場的下一步改革中,有幾個方面值得期待,並可以成為重點關注的重點。

一、推動市場化改革,未來應持續完善上市制度、推動股權分置改革等,有助於提高市場的效率和透明度,增強市場的競爭力和吸引力,促進企業的融資和發展。

二、加強市場監管和風險防範,這包括加強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監管、完善退市機制、加強內幕交易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等。

三、支持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未來資本市場改革還需要支持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為創新型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