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房地產行業階段性困難已充分反映在資產質量的相關數據中

中國銀行2023年中期業績發佈會

8月30日,中國銀行(601988.SH;3988.HK)副行長張毅在該銀行2023年中期業績發佈會上表示,上半年,中行集團淨息差為1.67%,同比下降9個BP,人民幣收息率下行仍是息差收窄的主要原因。

“上半年,中行支持實體經濟,貫徹落實國家關於減費讓利的要求,境內人民幣資產收益率3.52%,同比下降34個BP。去年LPR下調3次,1年期 LPR和5年期 LPR分別下調15BP和35BP。今年是受貸款逐步重定價的影響,人民幣貸款收益率同比下降43個BP。同時,受市場利率、國債收益率下降等相關影響,債券投資收益率同比下降16個BP。上述因素合計拉低集團淨息差約25個BP,這是息差下降的主要因素。”

張毅指出,還有兩個是相對改善的因素。一個是資產負債結構改善和負債成本下降緩解了人民幣收益率下降相關影響。人民幣資產端,中國銀行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有效信貸需求的支持,今年貸款新增創了曆史新高,所以貸款在生息資產中的占比提升了0.8個百分點,達到了67.5%。人民幣負債端,中國銀行今年一直強化量價協同的管理,保持了存款結構和存款付息率的相對穩定,存款成本同比下降7個BP,目前人民幣存款付息率是1.84%。同時,市場利率的下行,促進同業存拆成本下降21個BP。上述因素合計拉高集團淨息差約8個BP。

“另一個是受益於美元加息,我行外幣息差持續改善,進一步緩解人民幣息差下行的影響。去年下半年以來,美聯儲連續7次加息累計350個BP,我行外幣資產負債結構總體仍呈現資產敏感特徵,市場利率上升帶動境內外幣、境外機構息差同比分別上升47個BP、26個BP,合計拉高集團淨息差約8個BP。”

張毅指出,兩個有利因素抬高了16個BP。受境內大額美元存款利率持續走高的影響,外幣負債成本較快上升,導致境內外幣息差較一季度小幅收窄,對集團整體淨息差貢獻邊際減弱。展望下半年趨勢,息差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從國內看,今年6月、8月LPR兩次下調,一年期和五年期LPR分別下調20BP和10BP。受此影響,貸款利率水平將進一步下降,帶動人民幣息差繼續下行。從境外看,今年以來,美聯儲加息力度減弱,市場預計四季度將接近尾聲,中行外幣息差改善空間面臨進一步的壓力。

中國銀行風險總監劉堅東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目前大家對房地產都有共識,就是房地產市場總體處於調整階段,部分房企特別是一些龍頭房企經營遇到一定困難,房企的債務風險有所暴露,影響了市場預期。從中長期來看,我國房地產市場正經曆從過去的高速發展轉向平穩發展的必然過程,這是由於房地產市場發展階段變化、市場供求關係調整決定的。近期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一線城市密集發聲,表示要支持和更好滿足剛性、改善性住房需求。二、三線城市也在出台新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整體有助於提振市場信心。政策的見效落地也需要一定時間,但總體過程看,應該說未來趨勢還是向平穩的方向發展。

“對中國銀行而言,房地產信貸增速保持穩健,區域佈局比較合理,境內房地產貸款增速與主要同業基本相當,境內房地產開發貸款中70%以上分佈在一、二線城市,整體結構比較合理。一方面,紮實做好信貸的風險評估,房地產行業階段性的困難都已充分反映在資產質量的相關數據中,我們很好地做了充分的暴露,也做了準備金的計提。另一方面,我們在積極落實國家各項房地產支持政策的同時,也加大了清收化解的力度,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截至6月末,境內對公房地產貸款餘額846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近10%,受益於部分重點不良項目的化解取得較大進展,境內房地產不良貸款餘額432億元,較上年末下降了128億元,不良率5.11%,較上年末下降2.12個百分點。相信隨著市場調整機制逐步發揮作用,房地產市場政策調整進一步優化,房企風險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會逐步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我行涉及房地產的資產質量也會保持穩定。”

截至6月末,中國銀行按揭貸款不良餘額207億元,與上年末基本持平,不良率0.49%,比上年末上升了0.02個百分點。

“主要是因為按揭貸款總量有所下降。總體來看,我們的按揭貸款沒有出現顯著的惡化,仍然對全行資產質量是一個有力的保障。”

劉堅東表示,下一步,中行將主動研判房地產金融風險,在風險可控、依法合規的前提下,保持房地產融資合理適度,推動房地產行業風險市場化出清。在個人按揭貸款方面,作為國有大行之一,中行也要持續做好個人按揭貸款的各項支持工作,特別是落實人民銀行以及國家各相關部委未來出台的包括對於存量、增量各類房貸的一些具體政策要求,做好對個人客戶的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