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雲廠商|青雲科技累計未彌補虧損近10億元  定增撤回後“缺錢”如何化解?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坤

雲計算下半場上,中小雲廠商仍在巨頭環伺中夾縫求生。

近日,青雲科技發佈了2023年上半年財報。2023年上半年青雲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75億元,同比增長11.39%,而在此之前,青雲科技已經連續6個季度營業收入縮水;實現歸母淨利潤-8210.43萬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54億元虧損規模收窄46.52%;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8367.97萬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59億元虧損收窄47%。

但虧損收窄的背後是青雲科技大幅收縮費用與人員。2023年上半年銷售費用、研發費用、管理費用分別同比減少24.52%、37.47%與20.30%,目前研發人員數量僅為263人,與2021年底時的519人相比近乎砍半。

此外,今年7月,青雲科技撤回了去年底的定增申請,3.9億元募資沒了著落,而這對於處於“缺錢”窘境的青雲科技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在持續虧損下,青雲科技已經連續第六年經營性現金流淨流出,截至2023年6月30日,青雲科技的賬上資金僅為1.44億元,短期借款1.41億元,有4360萬元固定資產用於長期借款抵押,1.09億元應收賬款全額用於短期借款質押。

毛利率好轉淨虧損收窄 但累計未彌補虧損近10億元

成立十餘年,青雲科技卻仍深陷虧損之中,整體營收規模一直難以做大。

據曆年來披露的財務數據,2019-2022年間,青雲科技實現營業收入3.77億元、4.29億元、4.24億元與3.05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33.74%、13.74%、-1.11%與-28.04%,從營收增長放緩到持續縮水。可以看出,青雲科技上一次增幅最大還在2019年,而2021年與2022年卻轉入負增長,彼時雲計算市場的野蠻生長似乎並未能產生正面影響。

2023年第二季度,青雲科技終於擺脫了已經連續6個季度的收入縮水,實現營業收入1.06億元。2023年上半年,青雲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75億元,同比增長11.39%。其中一部分來自於上半年AIGC大模型的興起,數百家企業前赴後繼傾斜資源,由此青雲科技實現AI算力服務收入2651萬元。但這樣的增長是否具有可持續性,未來青雲科技是否還會陷入收入縮水的困局,目前還尚未可知。

從不同業務方面來看,青雲科技的主要業務可以分成雲產品與雲服務兩方面。其中,雲產品的業務模式屬於私有雲與混合雲的部署,青雲科技主要根據客戶訂單需求採購服務器等硬件設備;而云服務的業務模式屬於公有雲與混合雲的部署,通過包年包月或彈性計費的訂閱模式,將從上遊硬件廠商、數據中心服務商等採購的電信資源銷售給客戶。

在公有雲領域,青雲科技向來無法與巨頭雲廠商所抗衡。根據國際數據公司 IDC在2023年發佈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2022下半年)跟蹤》報告顯示,2022年下半年中國公有雲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達到188.4億美元。從競爭格局來看,公有雲服務商發展方向分化明顯,市場份額基本被頭部雲廠商瓜分。阿里、華為、中國電信、騰訊以及AWS前五大廠商包攬了75%的市場份額,餘下四分之一的市場屬於其他中小雲廠商。

近年來青雲科技的雲服務收入規模非常有限,毛利率也始終為負,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僅為7932萬元,毛利率依舊為負,為-10.42%。但如果是與去年同期的-15.18%,青雲科技的毛利率還縮窄了 4.75 個百分點。

雲服務難成氣候,青雲科技還需要仰仗雲產品。2023年上半年,青雲科技的雲產品實現營業收入9544萬元,毛利率達到 54.04%,相比去年同期增加22.32%。

毛利率指標的好轉是青雲科技虧損收窄的一部分原因。2023年上半年,青雲科技實現淨虧損-8210.43萬元,相比去年同期淨虧損1.54億元收窄46.52%;實現扣非歸母淨虧損8367.97萬元,相比去年同期淨虧損1.59億元收窄47%。儘管虧損收窄,但青雲科技的累計未彌補虧損餘額仍為9.71億元。

費用收縮、研發人員數量砍半 定增撤回後“缺錢”如何化解?

更何況,青雲科技的虧損收窄背後,是費用的大幅壓縮。

2020年起,青雲科技的期間費用就出現下滑跡象,銷售費用、研發費用、管理費用分別同比減少6.25%、6.77%與4.43%。而2023年上半年,各項費用的收縮幅度進一步加大,三項期間費用分別同比減少了24.52%、37.47%與20.30%。其中,以研發費用的減少最為明顯,從上年同期的7447萬元減少至今年上半年的4657萬元,研發費用率由2022年底的41.21%驟降至26.65%。

作為國內第一批佈局混合雲的雲廠商,青雲科技本應不吝研發投入,但實際上,青雲科技研發費用縮減的同時,研發人員也接近砍半。2021年底時,青雲科技擁有研發人員519人,研發人員占公司總人數的比例達到54.46%。但僅僅一年時間過去,2022年底青雲科技的研發人員就減少至279人,同比減少46%,研發人員占比降至45%。而2023年上半年,研發人員數量再次減少至263人,與2021年時相比近乎腰斬。

愈發吝嗇的研發投入與接近砍半的研發人員,如何支撐青雲科技在巨頭環伺的市場中尋得一線生機?2022年底時,青雲科技曾經發佈定增計劃,擬募資3.9億元,用於“信創金融行業雲建設項目”及“超級智算平台建設項目”。這一定增計劃被視為青雲科技向金融雲市場進軍的積極信號。

但實際上,金融雲市場本身的競爭非常激烈,特別是中國金融雲平台解決方案市場上,阿里、華為、騰訊、百度以及京東已經瓜分了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合計占比超過80%。更何況,青雲科技在公告中給出的項目實施週期為4年,4年後的市場中蛋糕可能更是所剩無幾。

而就在今年7月,青雲科技撤回了此次定增申請。

撤回定增,也就意味著青雲科技此前想募集3.9億資金沒有了著落。但實際上,青雲科技卻正處於尷尬的“缺錢”窘境。

2018年以來,青雲科技的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均為負數,到今年上半年分別為6239.70萬元、8700.04萬元、5409.40萬元、2.04億元、1.69億元與0.69億元,可以看出,近幾年“失血”情況愈發嚴重,自身造血能力堪憂。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青雲科技的流動負債為2.71億元,其中1.41億元為短期銀行借款,與此同時,公司有4360萬元固定資產用於長期借款抵押,1.09億元應收賬款用於短期借款質押,而這也是青雲科技目前全部的應收賬款。同時,公司賬上的貨幣資金僅為1.4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