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別說“中國見頂”

英國《金融時報》9月19日文章,原題:我們現在還不應該說“中國見頂” 中國的經濟前景如何?對世界經濟的未來來說,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它對全球政治的未來也同樣至關重要。

可以用非常簡單的方式看到隱含的前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的人均GDP(以購買力來衡量)是美國水平的28%,而幾乎正好是波蘭人均GDP的一半。然而,中國的GDP(以這種方式衡量)總量是全世界最大的。現在,假設中國的人均GDP翻了一番,達到與波蘭相當的水平。那麼中國的GDP將是美國的兩倍多,比美國和歐盟的總和還要大。

體量很重要。中國肯定仍會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保持人口大國地位。例如,聯合國數據顯示,到2050年中國仍將擁有13億人口。因此,有關中國在世界上的未來的問題可通過以下方式重新提出:中國能否達到波蘭目前相對於美國的繁榮程度?在得出結論前,值得指出的是,從1980年到2022年的42年間,中國的人均GDP從相當於從美國的2%上升到相當於美國的28%,翻了近四番。那麼,用20年的時間再翻一番是不可想像的嗎?

一個比較可能有助於回答該問題。在二戰後,一個接近中國表現的國家是韓國。上世紀60年代初,韓國人均GDP約為美國的9%。到1988年,韓國達到美國的28%,即中國現在的水平。到2007年,韓國達到美國的57%,即波蘭現在的水平。如今韓國已達到美國的70%。如果中國也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到本世紀40年代中國人均GDP將達到波蘭的相對水平,到本世紀50年代就將達到美國的70%。這會是一個新世界。

在完全拒絕這種比較前,必須避免一些錯誤。眼下人們非常關注中國經濟放緩等問題。這在情理之中,但有關問題可能被誇大了。同樣值得記住的是這個幅員遼闊國家的優勢:每年有140萬工程師畢業、擁有世界上最繁忙的專利局、擁有大量富有創業精神的人口,並且在電動汽車領域顯示出領先全世界的潛力。在信息技術方面,中國似乎已經遙遙領先於歐洲。總而言之,難道中國真的比不上波蘭嗎?

中國經濟的未來涉及國內和國際兩方面的情況。但最重要的是,未來會發生什麼將在更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人的選擇,而非西方的意願。(作者為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