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帶來城市機遇:今年前7月安徽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速超八成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崛起正在為越來越多的城市發展帶來新機遇。

9月20日,2023世界製造業大會系列活動之一——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在合肥舉行。安徽省省長王清憲在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新風口、新賽道上,安徽正在成為快速成長的重要一極。

據《2023安徽製造業發展報告》,安徽擁有奇瑞、蔚來、大眾、比亞迪、江淮、長安、漢馬科技7家整車企業和1200家配套企業,建立了整車、發動機、車身、底盤等全產業鏈體系。

2022年,安徽汽車產量174.7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52.7萬輛,均居全國第7位。2023年1-7月,汽車產量123.5萬輛,增長45.2%,占全國比重7.9%,其中,新能源汽車43.2萬輛,增長82.8%,占全國比重9.4%。

成熟的產業體系也吸引了更多企業的大力佈局,合肥比亞迪、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大眾德國在本土之外的全球第二個研發總部紛紛落戶。

2022年,安徽涉新能源汽車產業上市公司平均研發費用3.59億元,是全省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1.36倍。2023年以來,新增涉新能源汽車產業上市公司5家,占全省上市公司新增數30%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正在加速崛起。

安徽合肥經開區,工作人員在對即將出廠的由該企業自主研發的用於國內某品牌新能源汽車上的空氣懸架系統進行檢查。   @安徽商報 圖安徽合肥經開區,工作人員在對即將出廠的由該企業自主研發的用於國內某品牌新能源汽車上的空氣懸架系統進行檢查。   @安徽商報 圖

安徽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崛起的一個縮影。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中國經濟信息社與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聯合發佈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報告2023》。報告指出,當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和銷售市場,2023年新能源汽車年銷量正向千萬輛邁進。2023年“國補”退場,我國新能源汽車邁入市場化驅動的新階段,自主品牌崛起,產業國際化步伐加快。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也為城市發展帶來新機遇。報告圍繞產業政策、生產製造、消費能力,展現了北京、上海、合肥等10個城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現狀。

從產業政策支持水平來看,上海、北京、合肥、重慶出台的涉及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動力電池及充電樁等內容的政策數量較多,政策生態豐富度相對較高。

2022年上海和深圳的千人保有量在50輛以上,杭州、北京和廣州處於相當水平,均超過30輛;

從生產製造來看,上海和深圳2022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量較高,分別達98.86萬輛和87.47萬輛。北京、重慶、武漢和廣州的整車廠數量達10家以上;廣州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市公司數量達到100家以上。

從消費水平來看,上海、杭州、深圳、北京、重慶實力較強。其中,上海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33.5萬輛,其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過50%。在充電樁數量方面,廣東充電樁保有量達38.3萬台,在十個省市中乃至全國都處於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