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齊聚蓉城 共話產業建圈強鏈
如何加強科技創新投資?

成都市產業建圈強鏈項目簽約儀式-創投項目簽約。





9月21日,在2023中國資本創新(成都)峰會上,以“加強科技創新投資 推動產業建圈強鏈”為主題的圓桌論壇舉行。
來自中金資本、策源資本、成都科創投、達晨財智、梅花創投的5位大咖分別分享了各自機構在成都的投資經驗,共同探討如何加強科技創新投資,共謀成都產業建圈強鏈投資生態建設。
中金資本董事總經理鍾險:
將加大對成都科技創新領域的投資
“中金資本一直持續加大在成都的佈局,截至目前,在四川的投資規模超過100億元,在成都達到60億-70億元,這是管理基金的角度。”中金資本董事總經理鍾險從投資角度表示,希望接下來通過投資更多好的項目,支持成都當地產業的發展。
作為投資成都數十億元的投資人,鍾險說:“我非常欣喜地看到,成都這麼多年以來,一方面有著很好的科技基礎,另一方面,不斷的人才聚集其實帶動了更多企業湧向成都,而且成都的很多產業也是領先的,所以我們堅定地進一步加大對成都科技創新領域的投資。”
此外,鍾險還表示,對於投資機構來說,不光要發掘和投資好的項目,還要更多地幫助好的企業家,以及未來有增長前景方向的種子選手,幫助他們在企業發展方向上賦能,在產業政策上給予一些支持。鍾險說:“我們也特別希望能夠和地方政府、地方平台、地方優秀企業一起協同發展。”
策源資本總經理李小波:
向頭部機構學習持續發力未來產業
“成都高新區提出5年組建3000億元的產業基金集群,策源資本帶著使命在去年剛剛成立,目前參與組建的基金超過1000億元,合作機構超過40家,也是成都高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策源資本總經理李小波說。
李小波提到,十多年前,母公司高投集團開始做產業投資,這個過程中與成都的眾多產城集團有密切合作,包括市場上一同投資的項目,也參與了成都很多科創企業的組建,“我們看到,成都高新區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方面都有優勢,策源資本會持續做產業投資,除了傳統優勢產業,策源資本在衛星互聯網、人工智能方面也會加大產業基金和產業投資的佈局。”
李小波還表示,要向成都科創投、深創投這些頭部機構學習,要投未來產業,除了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數字經濟以外,今年策源資本在直投、創投這塊主要瞄準三個方向:一是AI,二是衛星互聯網,三是創新人才。他認為,這些都代表未來產業,要在這些方面持續發力,使創新企業在成都高新區遍地開花。
成都科創投集團副總經理錢健:
完善投資產品體系往創新鏈上遊延伸
“科創投會繼續積極孵化培育科創類的企業,並加大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成都科創投集團副總經理錢健表示,科創投主要聚焦於生物醫藥、電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尤其會關注早期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對於成都當地創投機構面臨的挑戰,錢健認為有以下兩點:首先是整個資本的基金規模偏小,多元化的團隊偏薄弱;其次,整個投資服務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投早投小的力度還要進一步加強。
為了應對這些問題,錢健提出建議:“進一步完善投資產品體系,把項目渠道往創新鏈的上遊去做延伸,一定要儘早設立自己的天使投資母基金,才能構建起項目全生命週期的投資基金體系。在這套架構下面,一方面要為成都當地培育科創型企業,另一方面要吸引一批域外的科技創新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落地成都。”
達晨財智西南分公司總經理錢德高:
成都是一塊投資的風水寶地
“達晨財智作為一家全國性的投資機構,23年來總共投了700多家公司,在成都投了21家公司,其中有7家公司實現IPO,今年還有2個在申報。”達晨財智西南分公司總經理錢德高說,成都是達晨財智的一塊風水寶地,是一個投資收益很高的地方。
錢德高介紹,在募資方面,達晨財智今年在成都還簽約了基金層面的合作,明年可能會落地20億-30億元規模的基金在成都。主要投資方向包括軟件、信息行業,還有電子類和生物醫藥等。
對於投資機構的創新發展,錢德高表示,達晨財智把成都區域外的資金和資源跟成都區域內的資金和資源進行結合,服務於創新,“因為我們主要是投資國內的科技企業,最後上市也是通過A股上市,整個循環都在國內,所以達晨財智堅定看好中國企業,投資也是服務於國家導向政策,服務產業鏈的方向。”錢德高說。
梅花創投副總裁、西南區合夥人張永生:
呼籲創投機構再往前看一看
“一直以來,非常看好成都的創業環境和市場,去年在母基金的支持下,我們在成都準備落地一隻規模大概5億元的天使基金。”梅花創投副總裁、西南區合夥人張永生表示,梅花創投主要關注早期項目,此前在成都建立了一個小的投資團隊,重點關注科技創新方向和新經濟行業,如新能源、高端軟件、大數據等。
張永生說,梅花創投以前主要投平台,或者估值千億的大企業,現在更多的是希望在每一個領域都發現非常好的科技創新企業,然後能夠讓企業跑到頭部,做一件小而美的事情。此外,要跟企業做好長期、共同發展的準備,這也符合當前資本市場的一個方向,這是從互聯網投資到科技創新投資的最大轉變。
對於創投機構的發展建議,張永生說:“投早投小是我們一直在呼籲的,希望更多的母基金也好、創投機構也好,可以再往前面去看一看,對於創業者的陪伴式發展可能會更好一些。”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朱珠 朱寧
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