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已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850家 民營企業占比87.7%

汪立東回答記者提問。華龍網記者 石濤 攝汪立東回答記者提問。華龍網記者 石濤 攝

華龍網訊(記者 伊永軍)9月22日,重慶市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佈會(第三場)助力民營企業降本增效舉行。針對我市在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方面取得的成效及下一步工作舉措,市經信委副主任汪立東回答了記者提問。

汪立東表示,中小企業聯繫千家萬戶,在促進就業、推動創新、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來,市經信委全面落實《重慶市推進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計劃(2022—2025年)》,持續優化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發展工作機制,取得了良好成效。

目前,我市已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850家,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88家。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87.7%,工業“六基”領域的占比68%,在產業鏈關鍵領域“補短板”“填空白”的占比62.6%,補鏈強鏈效果顯著。

1—7月份,市經信委監測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2%,高於全部監測中小企業增速2.7個百分點,充分展現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韌性和活力。

下一步,市經信委將以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重點,加大培育力度,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持續完善梯度培育體系。聚焦“選種、育苗、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小巨人企業、上市企業”等關鍵環節,分層分級完善扶持政策,匹配要素資源,打造企業發展良好生態。

持續推動轉型升級。深入開展數字化賦能、科技成果賦智、質量標準品牌賦值中小企業“三賦”行動,紮實推動專精特新企業創新能力診斷和數字化水平診斷,推動企業對接創新資源、數字化服務資源,切實提升企業綜合質效。

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發揮好“渝企零距離”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信息平台作用,推動大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產品配套、市場開拓等方面持續深入合作,助力中小企業融入大企業產業鏈供應鏈。

加強服務精準供給。依託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絡、“企業吹哨·部門報到”平台和服務企業專員制度,全力化解企業融資、人才、市場、創新等難題,幫助企業平穩健康發展。